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军医夫妻救灾记事:他们这样生死相约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13    来源:新华网

  “万一我们中的一个不幸遇难了,另一个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同时要赡养好双方的老人。”

  这是一对夫妻用手机短信许下的生死之约。这对夫妻都是南京军区第85医院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队队员——丈夫童强是一名外科医生,妻子陈徽军任医疗队教导员。

  从5月14日出征算起,这对恩爱夫妻已在灾区奋战了整整一个月。

  作为南京军区第85医院的政治处主任,陈徽军每遇重大任务,都冲在前面。

  医院领导最初在研究医疗队名单时,并没有考虑童强。童强的父亲患脑中风,长年病卧在床。2个月前,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经全力抢救,虽暂时脱险,但急需人照顾。

  “灾区需要外科医生,让我去。”在童强的坚持下,夫妻俩同时出征。

  5月15日,医疗队队长范颂杰、教导员陈徽军率领近200名医疗队员,集结于重灾区什邡市罗汉寺。陈徽军和队员们仅用45分钟,就完成这样一座野战医院的开设——集内外科、B超、心电图门诊于一体,同时配备2张野战手术台、20张病床。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手术灯、B超机……各式各样的医疗仪器迅速通电运行,一批又一批伤病员被紧急转至野战医院。

  10岁女孩夏俐“下颌骨折缝合术”在这里顺利完成;45岁高龄产妇杨启菊在这里成功剖腹产;72岁的田运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这里成功完成……

  连续奋战2天2夜,医疗队完成310例伤病员的救治任务。超负荷工作,使陈徽军腰腿疼疾病复发。但谁也看不出,每天不停忙碌的陈徽军,腰、腿上却贴满了止痛膏药。

  “徽军,你的腰还能不能挺得住?”午夜,躺在帐篷里的陈徽军尽管疼痛难忍,但丈夫充满体贴的手机短信,让她感到温馨。

  陈徽军说,他们夫妻尽管在一个医疗队,但不在一个医疗点,平时主要靠短信互相支持和鼓励。

  就在这天晚上,夫妻俩在短信中相约:“万一我们中的一个不幸遇难了,另一个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同时要赡养好双方的老人。”

  童强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党员突击队,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和战友徒步进入深山村寨救治伤员。

  5月25日16时24分,青川发生6.4级余震。

  这时,陈徽军正在野战医院组织人员为一名骨折老人手术,童强则和战友们在蓥华镇救治伤员。

  “这边刚刚发生强烈余震,你那边怎么样?”手术后,陈徽军急切地给丈夫发短信。

  几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回信,电话也无法拨通……

  陈徽军的心在隐隐作痛。但,巨大的灾情,容不得她细想。冒着山体滑坡、道路崩塌、泥石流等危险,她又率领医疗小分队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巡诊。

  当陈徽军再次见到丈夫时,已经次日9时许。在失去联系的那段时间里,童强和战友们正赶往蓥华镇竹溪村。

  因为余震,竹溪村部分房屋倒塌,10多名群众受伤。

  童强等医疗队员在崎岖的山路上强行军14公里后,把6名危重病人从死亡边缘抢回。

  一名64岁老人的腿被砸断4处,骨颈骨折,急需换骨头。童强在废墟上帮老人简易处理后,用担架抬起老人往山下的野战医院转移。到了医院,在野战条件下,童强等骨科医疗组成员科学制订方案,成功为老人实施了骨头置换术。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里,陈徽军最不忍心看到的,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眼泪。6月11日,她把自己思考多日的一个想法用短信告诉了丈夫。

  “童强,我打算在灾区助养一个孩子。”

  “好,我们一定对孩子长远负责。”童强了解妻子——她永远是那样真诚,充满爱心。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