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志愿者】勇闯灾区带出百余群众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09 来源:
汶川地震发生后,重庆三名探险救援者临危受命,带着毫无户外经验的20名志愿者和3名医生,在飞石滚落、道路不明、余震不断的恶劣条件下,作为先遣队夜闯失去联系的山村。他们送去大量食品、医疗等物资;查明两个村的受灾情况,为后期大规模救援带出翔实资料;帮助幸存者寻找安全地点搭建窝棚,并带着百余群众走出大山……
这三位民间英雄是:孙克宁、李程、邹云礼。
灾情发生迅速集结
“克宁,带上你所有装备,我们要立即组织一支专业探险队,赴灾区”、“李程,赶快打个出租车从长寿到主城,我们即刻出发”、“云礼,除头盔、头灯、绳子外,睡袋、帐篷等一概不要,我们去救人,不是探险,一定轻装简行……”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像紧急吹响的集结号,中国洞穴联盟、重庆市登山协会、重庆市奥特多探险救援队等有着丰富户外探险救援经验的高手闻讯紧急动员起来。很快,一支民间救援队组建完成。
“谢谢!非常敬佩你们的勇敢精神,但现在灾区实在太危险,我们暂时没动用民间救援力量”、“感谢你们,请你们暂时待命”……拨打了众多请缨电话后,孙克宁等未能找到“组织”。直到15日中午,他们终于联系上重庆一支医疗队,与他们一起自驾三台车向灾区进发。
“当天,我们赶到德阳,把所带的部分医疗用品捐给了灾区群众。次日,我们赶到绵竹,在绵竹的一个医疗点上,我们见到了这辈子都不会忘的场景:太惨了!大量受伤群众被救出来,每个医护人员恨不得多生出一双手,给群众治疗、护理……”孙克宁说,进入灾区的第一天,他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抬担架,运送伤员。
“抬担架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大伙为此忙得脚不沾地。但是,我们的特长是户外救援,且当时在现场的志愿者很多,抬担架的人手不缺。所以,不能上前线,我们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心。”李程说。
受命去摸“阎王鼻子”
“克宁呀,我们这里缺少有经验的户外救援人员,赶快带领队员们赶过来!”正当大伙一心想上前线时,一个电话打进孙克宁的手机,来电者是中国洞穴联盟秘书长钱治,他当时正在重灾区之一的安县茶坪乡救灾。
接到电话,孙克宁立即带着李程、邹云礼等人紧急前往。16日下午,他们赶到安县茶坪乡的救灾点。“我们这里有两个山村,地震后与外界失去联系。现已4天了,还没人下山,我们也不知道山上的任何情况……”徐斌,四川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她当时代表红十字会负责该救灾点。徐斌见到孙克宁一行后急切地说,希望他们带领20名志愿者和3名医生前往送食品、药品等物资,同时查看、统计灾情,绘出进山的路,为后期大规模救援提供资料,并保障其他志愿者、医生的安全。
孙克宁抬腕看了一下表:“天啦,时间已是下午4点半了!”他知道:虽然当地人说进山的路只有十五六公里,但地震之后山势已发生变化,原来的路估计已不复存在,且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地质结构不稳定,时间又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一帮毫无户外经验的志愿者,每人负重10公斤—20公斤的物资夜闯小山村,无疑是摸阎王的鼻子。”接到任务后,孙克宁心里很不踏实。
“我们是来救人的,灾情就是命令。若是怕危险,不如回家到解放碑喝茶!”孙克宁转念一想,坚定了信心。他随即从众多志愿者中挑选出20名身强力壮者,并将他们分成四个小组,每5人一个小组,背上食品和药品等物资,带上手电筒向小山村挺进。孙克宁走在队伍最前面,负责开路;李程走在队伍中间,负责照顾志愿者和医生;邹云礼走在队伍最后,负责殿后。
闯滑坡带险象环生
队伍穿过当地名叫姊妹桥的桥梁,行进约半小时,便遇到一大片滑坡地带,道路完全阻断。这个滑坡地段是地震的产物,它原是一座高三四百米的山坡,整体垮塌后,形成了一个坡度在70度以上的大斜坡,下面是几百米高的绝壁,且山上还不断有飞石下落。脚踩在坡上的石头和泥土上,更是不断下滑,险象环生!
孙克宁与队员商议后,他在队员帮忙观察滚石下,第一个快速跑过危险路段。接着,其他队员一一依样通过。或许是太危险、太紧张,或许是体能确实不支,此时队伍中有3名队员出现异常。“他们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我和邹云礼只好去帮他们背20多公斤的包,但没走多长一段,他们还是不行。他们要求原地宿营,第二天再往上爬。我立即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还骗他们说只要过了这个坎就好了……”
要知道,一支队伍遇到极大困难时,只要有一人想放弃,团队斗志将受到极大打击。有着20多年户外带队经验的孙克宁清楚地知道这点,但他也明白:队员身体出现异常后,千万不能勉强,且眼看天要黑了,大部队不可能放慢脚步等这三人。他为这三人选择了一块安全地点,让他们就地露宿,他则带着大部队继续前行。“这里,我要佩服其他志愿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意志没有动摇,一直坚持到最后!”孙克宁说。
黑夜进村紧急救助
不知又通过了多少滑坡路段和滚石路段,终于在天黑之后,他们赶到处于一个夹皮沟内的茶坪乡三清村。
“太惨了!村民的房屋没一间是完好的。”孙克宁、邹云礼、李程等回忆,进入村庄,通过手电筒的灯光,他们看见很多幸存者住在窝棚里,群众已开始自救,将遇难者尸体掩埋,把受伤者集中在一起予以照顾。
“太感谢你们了!”一位婆婆拉着孙克宁的手,没有多少语言,也没有多少眼泪,只是孱弱的身体不停颤动。
随后,志愿者将所带的物资分发给灾区群众,随队的医生为伤员进行了救治。孙克宁在老乡带领下,查看了群众搭建的窝棚,发现很多窝棚搭建在可能有次生灾害的危险地段,随即帮助他们异地搭棚。
邹云礼对受灾情况作了统计:全村实际人口700多人,常住人口600多人,死亡17人,失踪16人,受伤40多人……一切忙完后,时间已是凌晨1时许,辛苦一天的队员胡乱躺在地上就睡了,但强烈的余震并伴随着山体垮塌声,大家都没能睡踏实。
带出百余被困群众
次日天一亮,队员们便收拾行装前往另一个村——柳树村。
刚进村,他们就发现村口一块约一平方公里的地全部拱起,最低的有3米,高的有10余米。村里一婆婆介绍,当时有6个人在田里施肥,全部被埋。他们调查完灾情,将身上大部分干粮分发给灾区群众,自己仅留中午一顿的干粮,然后决定撤出。
“带上我们一起吧……”见队员们撤出,部分受灾群众要跟着他们一起撤。“我们的人太少,路途十分危险,我们担心照顾不过来,因此不敢邀请群众跟我们走。”孙克宁说,群众自愿跟着走的,他们都给予尽可能的照顾,去搀扶、去背……
返程时,为照顾老乡,他们的行程也放慢很多。直到下午3时许,他们才将人全部带出山。后经清点,他们共带出百余名群众,出色地完成了红十字会交给的任务。
“他们确实很勇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大部队后期救援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四川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徐斌说。“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很多队员还将自己的干粮分给受灾群众,自己却饿着肚子。”中国洞穴联盟秘书长钱治证实。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