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志愿者日记】“请问,我还怎么活下去?”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22 来源:
6月9日 搜狐网友
今天下午,当地志愿者金老师又给我介绍一个个案。
龚女士,绵竹某事业单位职工,40多岁。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自己家的房屋也成了危房,17岁的儿子目前因学校放假在家。
主诉:丈夫在世时,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丈夫也十分痛爱龚女士。年近40岁的丈夫事业正旺。儿子学习不太认真,成绩也不好,目前在一私立技校学习。
龚女士目前状况:极度悲伤于丈夫的离去,同时焦虑于儿子的不争,双重打击使其情绪低落,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内心感到十分绝望。
据本人观察,龚女士已产生轻度的抑郁倾向。
对于丈夫的不幸遇难,我采用绝对倾听和安慰的方法,试图对其失夫的伤痛进行一些包扎,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修复的伤口,它需要时间和全新生活的淡化。
目前,对于龚女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重塑其对生活的信心,帮助其寻找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其走出眼前的抑郁状况。
我个人认为,能够帮助龚女士走出困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引导她改变对自己儿子的认知和期望,重新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儿子,进面接纳自己的儿子,建立对儿子的一种认可和希望;二是鼓励龚女士自己多参加一些本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走出个人过度悲伤的圈子,学会面对现实并接受现实。二者比较起来,前者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这是龚女士未来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通过交流,龚女士基本接受我的一些观点,决定改变对儿子过高的、不太切合儿子实际的期望,也准备试着改变与儿子交往的一些不良方式,将儿子拉回到自己身边。但同时,她也有一些顾虑,因为,她自己目前的心理创伤和情绪反应都还未完全平复,她有些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做好这一切。
我告诉她,不要太急于去干预儿子的一些事情,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在丧失父亲的伤痛下,儿子也需要一个时间来进行修复,近期可让其自己去全面体验和感受一些东西,如果孩子有求于大人时,我们再介入也不为晚。
此外,我告诉龚女士,如果儿子同意的话,我愿意跟儿子当面交谈交谈。
第二天,龚女士告诉我说,儿子目前还不想跟我谈,他整天跟他的一帮朋友粘得很紧。
这是我最不放心的一个个案:一方面我不清楚龚女士目前的状况如何?她是否已走出抑郁?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她与儿子的关系如何了?儿子是否还是不太愿意与母亲说些什么?母亲是否已与儿子进行过诚挚的沟通?
而这一切,我只能通过金老师再做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
来源: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