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份永远的牵挂 留学生心理救援团帮助灾区儿童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7    来源:

 山东日照钢铁厂安康家园的食堂里,聚集着几百个来自四川灾区的孩子。他们最大的17岁,最小的5岁,由于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安置在这里。

 距“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近两月的一天,这些孩子迎来了久违的“亲人”——一些有留学背景的志愿者,他们在地震发生后参加了中国留学人才基金会招募的留学生心理救援团,奔赴灾区,并和其中的一些孩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正是拉歌时间,孩子们被志愿者围着,一个个站起来唱自己喜欢的歌。一个12岁的男孩唱着“隐形的翅膀”,声音脆脆的,还没有完全脱离稚气,但歌声中,却有一种超出年龄的,不屈的力量。一个更小的女孩拿起了话筒,歌声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又唱了几首歌,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宿舍。这是日照钢铁厂为职工新建的单元房,让出来成为孩子们的新家。每个单元安置4个孩子,由一个爱心妈妈陪伴。志愿者们来到宿舍,和孩子们一起玩跳棋,给他们讲故事,帮他们改作文。孩子们唱起自己填词的大长今插曲:雾来了,雾来了,我们哭了,想爸爸想妈妈想有个家。雾散了,雾散了,我们笑了,有叔叔有阿姨还有新家……他们唱得很认真,也很平静,倒是屋里的爱心妈妈和志愿者们全都湿润了眼睛。

 和志愿者们一样牵挂孩子们的还有一位叫熊浩然的同志,也被大家看作是留学生心理救援团的一员。其实,他是济南军区猛虎师的拟转业干部,地震那天正在老家做转业的准备工作。听到地震的消息他从家里赶到机场和部队汇合,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猛虎师的官兵在震后的搜救中见到这些失去双亲的孩子们,实在放不下对他们的牵挂,就决定抽调得力的干部战士,为孩子们建立一个临时的新家。28岁的熊浩然,就这样成了孩子们的熊叔叔。

 白天在帐篷教室里,或是营地边的小树林里,熊浩然和留学生心理救援团的队员一道给孩子们讲自强不息的道理,督促他们背古诗。晚上在男生宿舍,他给大家演示单臂俯卧撑等功夫。孩子们进了被窝还要闹一阵,熊浩然和孩子们聊天,开玩笑,仿佛一个在睡前陪伴孩子的父亲。

 孩子们到日照后,熊浩然通过电话,密切关注着每个孩子的状态,关注着他们适应新生活的过程。在山里自由惯了的孩子,很难适应城市小区里封闭的生活,情绪起伏很大。电话里的谈话太短太浅了,很难安抚这些还没有完全走出悲痛的心。于是这一天,熊浩然突然出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

 安康家园小区的铁门外,熊浩然在和保安交涉。这时一辆车驶进了铁门,车上下来一群放学的孩子。几个孩子兴奋地喊起来:“熊叔叔!”一下子高高矮矮十几个孩子围到了铁门前,脸上的神情如看见了久别的亲人。小伙子叫着每个孩子的名字,眼中闪着热切的光。门口孩子的聚集引来了园长,小伙子向园长解释,自己是志愿者,和这些孩子一起生活过,这次坐了20个小时的长途车来这里,希望进去看看孩子们。园长说没有介绍信是不准探视的,这是上面的规定。孩子们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有个男孩甚至流泪了。园长无奈,破例向小伙子敞开了门。

 无论是留学生心理救援团的队员,还是熊浩然这样的编外队员,对这些孩子们都有一份永远的牵挂。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