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7 来源:
上一堂趣味物理课,做一个沙盘游戏,跳一段噜啦啦舞……今天在四川都江堰、德阳等地的板房和帐篷里,上海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用各种形式开展支教活动,为灾后遭受心灵创伤的孩子们带去信心,而上海“小老师”们也从中收获快乐和感动。
到灾区学校支教,是今年暑假上海不少大学生志愿者的选择,各个高校结合自己的特点设置了各具特色的支教内容。复旦大学九名川籍志愿者一同来到聚源中学灾后临时安置点,每天分别给9个初二班级上一节“励志课”;华东师大心理学博士团队在受灾严重的新建小学、向峨小学进行主题为“加油———在感恩中恢复重建”的心理援助。
大学生志愿者们生动的授课方式特别贴近灾区孩子,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聚源中学的板房里,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杨凌云以一杯满满的水为道具,在全班同学注视下,向里面投放了100多个大头针,但是却没有一滴水流出来,他向同学们解释了表面张力的原理,如此独特的上课方法,引得学生们踊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灾区的支教生活更是一个无形的课堂,让这些80后大学生志愿者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艰苦生活。大多数志愿者的住处是简易的帐篷和板房,在地上搁几块砖头架上木板,再铺几个垫子就是志愿者们的“大通铺”,由于帐篷地势较低,一下雨就会渗进水来,而天晴时又热得像蒸笼,这些80后大学生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上海体育学院志愿者岳雨婷说:“早就想来为灾区做点事情了,能为国家分担一点压力,也是我们大学生的责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为灾区小朋友带来快乐的同时,志愿者也从孩子们身上收获了更多感动。一本写着聚源中学初二(4)班同学们真情实感的同学录,被悄悄送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沈頔手中,其中学生高荟赠言道:“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学习的快乐。”沈頔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上了一课。”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