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新起点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6    来源:

“没关系,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心理志愿者的鼓励下,绵竹市拱星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静开始在沙盘上搭建她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上海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严颢对记者说,再过几天,他们就要离开这里了。心理辅导需要较长时间,短短十几天时间,并没有达到他们来时的初衷。“我们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让孩子们体验快乐。如果现在强行介入,反而会造成伤害。”

 严颢说,“一两个月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学校已经和团德阳市委挂钩,长期结对,以后每年都会过来。”志愿者们还通过调研,为拱星小学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回去后可以对案例进一步分析,并且为当地学校培养了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

 四川师范大学则与绵阳市安县雎水镇签订校镇合作协议,通过大学生志愿者顶岗实习,让当地教师到四川师大学习,对受援学校灾后重建进行软硬件支持,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环境。

 在德阳的东汽中学,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书记李言明告诉记者,“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已和东汽中学成为共建单位,在此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寒暑假学生都可以来实习,这是一种‘双赢’。”

 据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李小豹介绍,下一步,共青团学校战线将以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为开端,着力加强服务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建设。各高校将确定一批稳定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今后长期服务灾区、支援灾区的阵地依托,同时建立“一对一”(即一所高校对应一所灾区中小学校)的定点帮扶和志愿服务接力机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