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北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4    来源: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及城乡二元结构的自然产物,作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的有生力量,农民工正在吸引着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团中央高瞻远瞩,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团青年志愿者会议精神为契机,对全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并在各省(区、市)展开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根据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通知的有关要求,团省委迅速行动,面向全省各市(州、区)下发了专门的调研文件,并抽调专人赴武汉、宜昌开展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重点访察、个别访谈及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分别对武汉市青山区虹帆青少年空间,武汉市立新小学、凌智小学,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中书街社区、学院街小学等地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召开专题座谈会4次,参加调研访谈的党政有关负责人、团组织负责人、志愿者组织代表、农民工及其子女代表、学校教师及专家媒体代表等60余人次。座谈会主要采取工作汇报与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客观的反映了当地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

  二、我省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既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也是输入大省。通过专题调研及抽样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农民工子女170余万,其中,农村子女110余万,学龄前儿童为41.47万,占37.7%,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32.23万,占29.3%;中学阶段33.44万,占30.4%,其他2.86万人,占2.6%;城市农民工子女60余万,学龄前儿童为14.7万,占24.5%,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19.02万,占31.7%;中学阶段19.32万,占32.2%,其他6.96万人,占11.6%;。仅武汉市就农民工子女近15万,可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公办、民办学校494所。

  2、农民子女的主要特点

  由于农民工自身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等特点,农民工子女也存在着流动性大,辍学率高的现象,由于频繁更变学习、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较差,导致他们学习基础较弱,养成习惯差,思想不稳定,容易感到自卑、孤独、愚昧、情感冷漠。

  通过调研,目前社会各界及农民工及其子女普遍对教育公平、生活环境、心理咨询等问题比较关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平均农民工的子女随父母进城,这些流动的儿童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三、我省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长期以来,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志愿者协会高度重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把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及其子女健康成长作为共青团和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5年来全省志愿者累计有128万人次为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成长成才、心理辅导、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了超过3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为构建和谐湖北做出了积极贡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和省内重要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充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关注及支持,明确工作的主攻方向。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2005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做出批示,要求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学校发展,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近年来,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等省领导多次前往农民工子弟学校看望慰问,与校长、老师、同学和志愿者们亲切交谈,询问情况,就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志愿者组织在农民工子女成长中的帮扶作用提出明确指导意见。

  2、组织推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工作中,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注重发挥组织网络健全、联系青年广泛、团内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组织的力量,整合各方的资源,发挥团队的作用。一是开展结对帮扶。省志愿者协会组织动员高校、企业志愿者组织及城市、社区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民工聚居社区开展结对志愿帮扶,提供持久服务。深化“志愿服务促和谐行动”和“城乡百校手拉手”活动,全省集中组织百所高校、万名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为万名农民工及其子女免费体检,并发放医疗优惠卡;建立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到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志愿辅导,组织开展城市少先队员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结成“手拉手”互助对子的活动,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开展专项行动。2009年,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为返乡农民工子女办实事的部署落到实处,团省委组织开展了“暖心2009--关爱返乡农民工子女专项行动”,通过义卖、义演、募捐、助学1 1、公益拍卖会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向经济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同时开展走访慰问和心理辅导等系列志愿帮扶活动,完成了全省“资助1万名孩子、赠送10万册图书、举办100堂心理辅导课”的工作目标。三是推动政策支持。团省委注重集中团内力量,突出重点,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制定下发专门文件,专题就全省农民工子女助学和帮扶农民工子女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我们还注重通过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和提案,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了“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收借读费”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湖北省武汉市开展“温馨工程”热线咨询服务,主动指导农民工子女入学。目前在武汉市就读的15万农民工子女中,89.78%以上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这一比例在全国居于前列。

  3、项目带动,发挥广泛的示范效应。

  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志愿帮扶工作,是我省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重要特点。2009年,在面向全省公开征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批“情系湖北”志愿服务项目,武汉大学长期开展的“牵手蓝天”爱心家教——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入选。该项目具有影响面广、参与者多、持续性强等特点,已形成农民工子女科普教育项目等四个独具特色的精品子项目和爱心支教队、爱心义诊队、爱心权益保护队、爱心心理帮扶队、爱心宣传队等五个特色小分队,深受农民工子女的喜爱。2009年12月,该校组织武汉市东升学校等4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500名学生在武汉大学校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走进这热闹、宏大的运动场,我的心沸腾了。”“我知道为了换来我们这一天的快乐,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费了不少心血。”立新小学学生代表在运动会上的一句感言道出了千名农民工子弟的心声。

  宜昌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组织高校志愿服务队与各社区对接,联合社区党团组织启动了“爱心小课桌”项目,帮助近400名农民工子女课后辅导学习。在活动中,志愿者们分批次每天前往各社区工作两小时,用于辅导农民工子女做作业、开办兴趣班、开展文体活动等。2009年7月份,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宜昌调研期间,实地详细了解了“爱心小课桌”活动的开展情况,对这一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给予充分肯定。

  随着“情系湖北”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的深入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和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有力推动了湖北共青团“项目活动 阵地 团建”工作模式的形成。

  4、广泛动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大宣传力度,联合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卫视、荆楚网等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关注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开展关爱活动,为农民工子女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充分感受社会大家庭的真情和大爱。

  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成立“情系湖北”大别山志愿服务基金等,通过希望工程等途径为农民工子女募集助学基金,武汉创新学校的农民工子女陈娅萍,父亲车祸去世,妹妹身患白血病,家庭十分困难,通过我们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全家人十分感激社会各界的帮助,她的妹妹在自己病危之际,主动提出并征得全家人同意,为回报社会,愿意捐出遗体供医疗机构研究,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加强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激励和表彰,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列中来。

  四、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计划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了工作开展中的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缺乏地方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领导机制缺乏。由于农民工属于“泊来客”,并非当地的正式居民,所以地方党政一般能管就管,却很少花大力气投入,由此引起的各相关部门,如教育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公安部门等单位也自然而然将他们作为了管理中的“忽略群体”;

  2、各地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各自为战,高校、社会志愿者缺乏统一部署,导致各农民工子弟学校、社区出现资源不均的现象,对于媒体曝光率高的地方,大家一窝蜂的涌进去,严重影响接收单位的正常工作、学习秩序,对于地处偏远,处于媒体舆论“角落”的地方,却鲜有志愿者组织前往问津,出现“服务真空”;

  3、各地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期、有效性,没有形成规范化、项目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常常是东打一棒、西敲一锤,导致接收单位无所适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各级团组织及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应由各省(市、区)共青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成立省级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总队,各高校、社会志愿者为主要成员成立各服务分队,加强领导和组织规划,在省服务总队的统一部署和统筹下,各分队工作保持步调一致,避免资源浪费。通过整合资源、统一部署,使这项工作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有效开展。

  2、完善服务机制,实现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在省级服务总队“一盘棋”的大框架下,各级服务队应该完善健全服务机制,包括前期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接受能力、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派遣、资金及安全保障、激励表彰等,使得整个工作合理有序、可以长期有效的开展。

  3、充分整合资源,整合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关爱农民工子女问题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共青团组织在工作开展中应该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的组织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千方百计获得社会支持,有力整合社会各项资源,包括资金、阵地、舆论等,形成合力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不断发展。

  4、突出工作重点,以项目带动的方式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现阶段,共青团组织应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选择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服务农民工子女迫切需求的活动,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辅导、农民工教育辅导等形成品牌项目,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推广,在社会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辐射到其他地区和单位,最终实现工作的整体推进。

  我们认为,创设关爱环境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建立导向机制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实施自我教育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主导模式,搭建活动平台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优化家庭教育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因此,应从全团层面,注重宣传,为农民工子女营造关爱氛围,促使学生融入集体;注重加强家长培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责任;注重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使这些“城市流动的花朵”能够持续得到尊重和关爱,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个蓝天下健康茁壮成长。

来源:团中央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