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上海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4    来源:

  一、上海农民工女子女整体现状

  (一)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基本状况

  据2008年统计数据,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现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小学生)385703人,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9.69%。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数为207814人,占全日制公办学校学生总数的21.41%,占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总数的53.88%。上海市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277所,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与郊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共接纳了177889名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占上海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总数的46.12%。中心城区的黄浦、静安、卢湾、徐汇、长宁、虹口和闸北等7个区已经没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苏、四川、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目前上海19个区县均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宝山、闵行、松江等10个郊区县,约占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总数的81.78%。

  (二)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求状况

  1.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渴望安定的生活状态

  调查显示,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多呈现出“两低一多”的特征。“两低”指工资收入低、文化层次低;“一多”指子女多。这些家庭的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低,保障少,且不稳定。经调查,学生们“最大的烦恼”中,“父母太辛苦”列第一位,“生活有困难”列第四位。可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拥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2.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着强烈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

  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或进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满足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

  据调查,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烦恼”中,“学习压力大”列第2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为“教材学起来很吃力”占18.5%、“家长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辅导”占44.6%、“课余没有空闲时间学习”占15.5%。在访谈中,不少教师反映,这些学生能吃苦,态度也很认真,但由于来自全国各地,基础参差不齐,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尤其是外语学科,困难特别大。

  3.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渴望参加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获得伙伴交往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据调查,92.8%的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立了少先队组织,孩子们都已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调查显示,“你参加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活动”中,62.3%的队员选择“春秋游”,10.4%的队员选择“手拉手”活动。在调查“你最希望队组织为你提供的服务内容”时,24%的队员选择“能力的锻炼”,22%的队员选择“参与活动的机会”,18.6%的队员选择“快乐的集体氛围”。

  (三)制约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存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存发展问题不是孤立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课题组认为,制约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存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部因素

  1.从自身因素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认同状况限制了他们的生存发展。目前上海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老家随务工的父母到上海生活,上海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与上海的孩子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判断。另一类是务工的父母长期生活在上海,子女也出生在上海,上海是他们的第一故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诚实淳朴、乐于助人,但在社会大环境下,这些孩子都存在身份不被认同的现象,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失范行为。

  2.从家庭因素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状况限制其子女的生存和发展。如前所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经济状况较拮据,从事工作多为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而且工作不稳定,常常到处迁移,其子女跟随父母流动,常常更换学校。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大都偏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给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障碍。

  外部因素

  1.从社会因素来看,二元化社会管理制度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社会地位较低。我国在人口管理上采用的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根据居住地域将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化管理体制逐渐延伸为城镇内部的二元社会管理,进入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缺乏平等的权利,不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这也是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发展的现实问题。

  2.从制度因素来看,适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对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导致教育接纳性不足,对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在学校数量没有明显增加,规模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班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超大班化与紧缺的校舍、师资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流入地政府接收进城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

  二、上海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

  上海市委、市政府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保障工作,积极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2009年,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专门介绍了对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政府措施。“农民工问题涉及自身就业、足额领薪以及子女就学等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即使在上海经济可能下行的环境中,上海市政府还将尽力为农民工子女来沪读书创造良好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和本市义务教育工作规划,制订切实有效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的同时,在经费、编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各区县政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充分挖掘现有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潜力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确保符合就学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已就学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得到与本市同龄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

  2008年、2009年,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设施改造以及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工作,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予以推进。2008年完成66所农民工子女小学纳入民办管理,2009年又有86所。政府对这些学校给予每校50万元办学设施改造补贴,委托其招收农民工子女,并按成本补贴学校办学经费。市教委2008年按每年每生1000元标准、2009年按每生1500元标准予以补贴。按计划,2010年上海初中阶段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将全部进入本市公办学校就读,小学阶段的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

  本市从2008年开始试点部分中职校自主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政策,第一年招生人数不到2000人,2009年增至3000人,今年继续扩容到了4000人。《上海中职校免费教育实施细则》,规定对农村、海岛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每人每学年将免除3000-4600元不等的学费和书本费。一旦成功进入职校就读,且父母双方或单亲家庭为农村户口的同住农民工子女也被列入享受这一政策的人群之一。2010年报考上海中职的农民工子女若符合条件,就可享受到这一免费政策。上海32所中职校试行招收在沪农民工子女。至今,本市至少有45所中职校的147个专业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2735人,录取率为报名数的91%。而且,中职校农民工同住子女在沪就读期间,纳入本市帮困助学体系,与本市学生享受同样的国家资助政策。《2010年上海市部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方案》,今年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的计划继续纳入2010年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外省市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增至4000人,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今年起还可享受到免学费优惠政策。

  三、上海共青团、少先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覆盖,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

  随着上海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到义务教育的整体框架中,上海少先队迅速跟进,努力提高队组织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的覆盖率,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中建立了队的组织和队的设施。

  在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本实现少先队组织有效覆盖的同时,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活上的困难,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充分体现少先队组织的有效作为。

  五年来,上海少工委通过开展“手拉手、共成长——‘十、百、千、万’工程”。

  “十”即在全市建立10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标准化鼓号队;

  “百”即针对1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骨干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

  “千”即组织1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看上海,不断增强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万”即推进10000名上海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共建“手拉手红领巾书屋”活动,结对帮扶,在星星火炬旗帜下共同成长进步。

  (二)加强活动交流,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快融入上海

  近年来,上海少先队不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上海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充分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上海,就是上海城市的一份子,是上海城市的小主人。

  在“冬日阳光——千名少年儿童看上海”活动中,全市各区、县的近8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困难队员参加。此外,还开展了欢乐“小小奥运会”活动,以少年儿童特有的方式喜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活动中传递融融爱意,引导少先队员们学习奥运精神,体验合作意识,感受快乐成长。欢快的奥运歌曲渲染了现场的氛围,闪耀的烟火和飘舞的彩带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小小火炬手高举燃烧的主火炬,点燃了“小小奥运会”的熊熊圣火。由青年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组成的富有童趣的“孔雀”、“长颈鹿”、“浣熊”、“啄木鸟”、“猫头鹰”等一个个小队鱼贯而入,各自生动活泼和富有特色的入场介绍引来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开展“哈哈美丽心世界奇异爱心风车秀”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的近千名“爱心风车”的小主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代表和生活暂时面临一定困难的孩子代表参加。全市儿童积极响应“哈哈美丽心世界爱心风车召集令”的号召,亲手制作的81863架“爱心风车”,队员们向“哈哈教育基金”捐助人民币81863元,用来帮助困难队员。

  不断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上海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激发他们为上海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引导其参加“讲文明、懂礼仪、迎世博”等活动,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上海孩子一起积极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一起展示上海少先队员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优化有效服务,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无论金领、白领、蓝领,只要伸出手来帮助“红领巾”,都可成为赢得社会尊重的“红领”的“红领行动”。自此,“红领”旋风刮起了上海关爱农民共子弟学生的热潮。

  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社区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通过援建或捐建“手拉手红领巾书屋”、开展“读好书、共成长”活动等形式,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共同快乐、健康成长。

  1.整合资源,改善少年儿童学习条件。在嘉定工业区明天学校等30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闵行颛桥社区等5个社区中建立“手拉手书角”8个、“手拉手书架”9个、“手拉手书屋”18个,捐赠图书总量预计超过万册。张江集团团委与浦东唐四学校结对,为该校添置了计算机房;电力集团团委开展了“明亮校舍行动”,召集一批青年志愿者为有关学校检测教室的照明设备,并更换、安装了一批由团代表捐助的环保节能灯管。海关、边检、海通证券、市档案局等18家单位团组织将分别与黄浦区育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14个班级结对,通过爱心招募等形式帮助每位学生实现一个新学期心愿。

  2.真情联谊,助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许多富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联谊活动。锦江国际团委邀请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了“六一哈哈慈善晚会”;上海实验小学还开展了与新加坡培青学校师生联谊活动。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新桥学院、东海学院等高校将邀请少先队员走进高校参观大学校园,感悟大学精神。

  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上海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结对互助活动暨上海团员青年‘青春温暖’主题服务行动”,城市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互换 “手拉手友情卡”,送上对自己“手拉手”小伙伴的诚挚祝福。截至到2008年9月,上海少工委累计创建了406个“手拉手红领巾书屋”、312个“手拉手红领巾书架”、2128个“手拉手红领巾书角”、捐献各类课外书籍32.3万余册。上海少年儿童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共结成“手拉手”互助对子19.3万余对。

  四、关于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两点思考

  1.制定全团统一行动需要在全团一盘棋基础上鼓励差异化竞合发展。

  为了突出全团统一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声势,应该考虑形成统一品牌名称、标识、操作体制、基本动作等。同时,应该考虑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作基础有差异,引导不同地区发展具有共同基础与做法基础上,有地方特点和优势的做法与机制。以上海为例,上海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保障问题特别是教育保障方面特别突出的地位,地方财政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同城教育、均质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上海共青团需要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子女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均衡化为目标,找准突破口,集中精力下功夫。例如,工作思路上,以关注农民工子女成长成才为重点,以关心农民工子女思想成长、身心健康为抓手;工作对象上,关心农民工子女在转入公办学校就学的融入问题,同时特别关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里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

  2.确立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的内容

  关爱农民工子女既需要直接关注农民工子女生活、学习、成长各方面的环境和条件,还需要关注制约农民工及其子女工作与生活不断改善的制度性因素。关爱农民工子女既要着眼当前解决若干紧迫而重要的现实问题,又要关切长远的有利于系统解决这部分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向上流动的根本问题。

  农民工子女群体按居住地域可分为农村留守和城市同住两类。以城市同住农民工子女为例,他们面临就学条件、心理健康、安全自护与法制意识薄弱等方面问题;农民工子女还面临以户籍限制为中心的升学、就业限制。共青团可以发挥优势做好构建有利于城市同住子女良好成长环境营造工作,推进覆盖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身体健康促进计划、合法权益保护体系。中小城市团组织还可以在国家和地方城市化战略和规划指引下,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落实安排农民工或农民工子女户籍城镇化。

来源:中国志愿者网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