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黑龙江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4    来源:

  按照团中央志工部的工作部署,我们对全省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团省委志工部在普遍调研的情况下,重点指导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和绥化市等地团组织对关爱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了调研。各地调研组深入到社区、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农民工较多的企业,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进行面对面访谈农民工、老师和企业经理等126人,本次调查共向160所中小学下发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452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1380份,有效率为92%。为力求全面真实地了解全省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我们向省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组、省农民工办公室、哈尔滨市农民工协会、省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掌握了相对较全面的资料,为下一步团组织制定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规模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省农村现有留守儿童145,750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75,644人,占留守儿童的51.8%,母亲外出打工的27,011人,占留守儿童的18.5%,双亲外出打工的43,095人,占留守儿童的29.5%。随父母进城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163787人,其中小学106502人,初中57285人,此次调研掌握的总数比2007年减少30%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性别、年龄及分布

  农村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比较接近,且年龄在6—14岁居多。分布在我省十三个市(地),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人数较多。

  (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

  在省流动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农民工子女读小学的占77.2%,初中占21%,高中占1.8%,其中寄宿生占26.1%。父母外出后88.4%的孩子表示愿意读书,并有52.8%的孩子有考大学的愿望,他们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课余时间有42%的孩子喜欢读书,但学习不够理想,成绩下降的占28%,没变化的占49.5%。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调查问卷中,有70%的农民工子女都转过学,其中转过两次以上的占了28%。转学会对入学年龄造成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后有29.5%、41.3%、18.5%的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生活变好了。有43.4%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电话联系一次。

  二、全省各级团组织工作情况

  (一)建立机制,保障落实

  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建立关爱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基本情况登记制度。各级少先队大、中队定期进行流动留守儿童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全面掌握了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的基本情况、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监管人的基本情况和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方式。二是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制度。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工作者与流动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建立工作联系点,每个少先队工作者至少有一个流动留守少年儿童联系点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流动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人至少联系1-3名流动留守少年儿童,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建立了考核评估制度。把流动留守少年儿童工作作为各级少先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推广基层工作的新鲜经验,形成推进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实际,竭诚服务

  各级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各级团组织依托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给留守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007年5月初,团省委、省少工委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此项活动。5月30日,活动启动仪式在绥化市举行,并在绥化市新立村新立小学授牌成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将该村的留守少年儿童都吸收为“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的家庭成员,使他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全省100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同时揭牌。全省各级团队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流动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关爱流动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吸引更多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中来,在各地区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六个一”活动。团省委、省少工委结合全省实际,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六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份档案,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创建一个爱心超市,结成一个帮扶对子,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月一次家访活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按照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想方设法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做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爱的阳光。哈尔滨市文林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居多的城市小学,围绕“六个一”内容,为每个流动学生建立留守档案,组织教师党、团员与他们签订“手拉手结对卡”,对他们的成长进行动态管理;举办《给孩子一个完整人生》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监护人的家教素养;组织学校辅导员和学科辅导员每月定期家访,与农民工子女及其监护人谈心、开展心理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哈尔滨市团结镇中心校是一所留守少年儿童居多的农村小学,学校在师生中倡导“三先三多”,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同时围绕“六个一”内容,创建了爱心超市,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帮助;专门为留守学生开通了一部亲情电话,为留守学生经常与不能见面的父母沟通感情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招募了代理家长,定期关照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体验到了“不是家长胜似家长”的亲情关怀。大庆市动员青年干部、团干部、志愿者,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与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通过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领),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齐齐哈尔团市委联合北大仓集团连续五年每年出资95万元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免费入托,在青少年宫,免费入托的小朋友可以享受到免费午餐、免收学杂费用等相关政策。

  三是开展“烛光关爱亲子情”行动。齐齐哈尔团市委进一步扩大了多年开展的以资助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烛光关爱行动”的内涵,创造性的将关爱农民工子女与“烛光关爱行动”、“全省少年儿童书信大赛”有机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一封家书寄亲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信封和邮资,组织“留守少年儿童”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信,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讲述他们在少先队组织的关怀帮助下成长的感受和家乡发展变化的情景,增进“留守少年儿童”与父母间的亲情交流,并在家书中附加学校少先队组织出具的“日常表现鉴定书”和“学习成绩汇报卡”,让身在远方的家长通过孩子的汇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二是开展“我看家乡新面貌”活动。组织留守少年儿童参观家乡的企业和城镇建设,感受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孩子的语言鼓励在外务工家长早日返乡兴业。三是开展“面向社会寻资助”活动。利用团内报刊、网站及新闻媒体,定期为农民工子女寻求社会支持,本年度,已经有1500余名农民工子女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和关怀。

  四是广泛开展少先队“手拉手”爱心行动。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一日游”和“共享和谐—红领巾‘手拉手’爱心行动”等主题活动。各地团组织结合实际,通过捐助现金、衣物、玩具、学习用品,少年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爱心包”,协调各类培训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计算机免费培训等方式,为农民工子女送温暖。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共捐款、捐物累计达50余万元,与农民工子女结对4000余对。“手拉手关爱流动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得到了全省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省广播电台、黑龙江青少年网、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晨报、黑龙江经济报、生活报、哈尔滨日报和市地有关新闻单位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各级青联、学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师范类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1 1共享蓝天”志愿服务活动,多次组织由青联委员和在校博士、硕士、大学生们组成的“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服务团的医学博士们为农民工子女进行义诊,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他们带去了知识和欢乐。心理专业志愿人士为“留守少年儿童”进行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少年儿童”在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利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牡丹江团市委与《牡丹江晨报》联合打造了“志愿义工周末有约”品牌项目,先后开展了与农民工子女儿童牵手、大手牵小手农民工子女走进大学、捐建农民工子女图书室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募集资金25万元,服务群众2万人次,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使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三、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因缺乏亲情和管教,在自控能力、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容易遭受伤害及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现状存在一定隐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在年长的、文化程度偏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的隔代临时监护人照料下的孩子,明显比由年轻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易于接受新思想、新生活的父母照料的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虽然隔代临时监护人也尽了职责,但两代监护人之间自然差距的存在是农民工子女生活、学习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很难与父母交流,缺少正常的亲情和教育,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居于中等以下水平,能够进入优等生行列的很少。在省流动留守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的“流动留守儿童”征文活动中有一名少年儿童在征文中写到,“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生活学习无人照料。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远在他乡的父母对孩子品行教育的现实缺失和实际忽视,遇到问题得不到迅速满意的解决等,都是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孩子成长中令人担忧的隐患。

  (二)监护不力,行为道德失范。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多数是由隔代人监护,少数是委托亲友监护。而绝大多数代理监管人,无力、不肯、不愿或不便对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监护和管教责任,大多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卫生习惯差、生活习惯差、不懂文明礼仪、爱说脏话、抽烟喝酒等。有的沉溺于网吧,有的沾染了小偷小摸恶习,早恋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经济接触一些淫秽印刷品或音像制品,往往走上岐路。鸡西市虎林镇红旗公安边防派出所破获了一起入室偷盗案件,让民警惊讶的是5名犯罪嫌疑人居然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而其中的两名主要成员就是“留守儿童”。

  (三)心理性格畸形发展。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焦虑、抑郁、易怒等一些病态和畸形的趋向。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成为摧残他们的“重磅炸弹”,极易走向犯罪道路。去年的六一儿童节,肇源县一名住在大姨家的小学生因为大姨没给他买礼物,他一堵气就把家里的柴垛点着了;伊春市农村的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姥姥不给他钱,不让他上网,他竟然拿刀捅死了姥姥。

  (四)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容易遭受伤害。由于缺少得力的监护,使他们易发生意外事故或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和教唆犯罪的对象,特别是受到侵害时又没有可倾诉对象,往往不易发现,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广泛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要立足社区和学校开展“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活动,为有需求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安全、卫生的住宿环境,有益健康的饮食条件;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和监管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便于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法制教育和管理;强化他们自尊、自立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知法,守法的能力;及时发现他们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父母与子女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构建“流动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现今情况下,单靠某一个方面或一个部门的努力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五条辐射网络要紧密联系,为每位农民工子女建立一个互助小组,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给予爱护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他们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三)对农民工子女采取多元教育。尽管农民工子女出现许多困境和问题,但通过积极努力,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学校主要应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负起责任,通过师生结对、同伴结对,确保他们学习不落伍。家庭临时监护人要关注孩子品德行为的教育,督促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场所,遏制孩子不良品行出现的苗头。团委、少工委、妇联、关工委等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做好协同工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分工合作,共同配合,引导他们拥有健康向上、充满和谐的生活。同时,要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农民工子女联系热线,为他们发放电话卡,开设家长联系热线,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

  (四)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们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保证。全社会都应从服务儿童、服务群众的角度,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以实际行动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问题,就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等载体的优势,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片、创建“流动留守儿童之家”,招募“爱心姐姐”、“代理家长”等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来关爱农民工子女。同时要做好有关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工作,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早推动保护农民工子女群体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五、推荐团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在校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友情“1 1”共享蓝天志愿服务活动。2007年开始,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在东三省率先开展了师范生顶岗式实习支教工作,实习支教学生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学院团委动员支教学生对留守儿童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留守儿童在农村的比例很大,甚至一些班级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有一些学校能占到百分之三十,而且情况非常复杂,有的既是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家庭。面对急需帮助的特殊群体,学院团委决定以实习支教学校为基地,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友情“1 1”共享蓝天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活动旨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精神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截止2009年底,绥化学院共派出6个批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每个批次志愿服务4个月,总计1231名大学生深入到229所中小学校,服务了2106名农民工子女。

  我们认为,此项目共青团可为,可以做为全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经验做法进行广泛推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友情“1 1”共享蓝天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双赢。

  一是留守儿童觅到了知音。乡村的环境大多比较闭塞,而留守儿童多是与祖父母或亲戚生活,这使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通过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建立通信联系后,留守儿童找到了可以沟通、倾诉的对象,逐渐敞开了心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一些孩子在通信中向大学生请教学习方法,一些孩子倾述生活的苦闷以及心中的困惑。青冈县德胜乡中学刘春超给计算机系翟玉明的回信中写到:“我看见你写的信了,我们俩都是孤儿,现在我接受了你这个哥哥,你就是我的亲哥。”

  二是留守儿童找到了榜样。大学生在农民工子女眼里充满朝气,活泼向上,并且才华横溢,尤其通信中大学生向他们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大学优越的学习环境,睿智厚德的大学教授,还时常为留守儿童鼓劲加油,大学生志愿者在他们心中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他们对大学生活也产生了强烈向往。留守儿童申海萍回信中写到:“姐,我好羡慕你,都已经是大学生了……我会努力的,因为,还有姐姐你支持我。”大学生庞志壮在给留守儿童孟令楠的去信中鼓励她说:“不管我们的人生路上曾经遇到什么,也不管将来会遇到什么,我们始终都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

  三是为农民工子女点燃了学习愿望。农民工子女中有许多孩子不努力学习,有的还想辍学,大学生们为他们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讲述学习改变命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努力通过学习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渐渐地孩子们主动接受大学生的引导,开始积极的学习了,以前上课不听讲,甚至旷课的学生现在学习的积极性都提高了,庆安县新春中学的支教生李明瑞反馈说:“留守儿童很多比较调皮,通过与学院的同学通信,很多孩子上课不再那么调皮了,听课认真了,成绩也有所提升。”

  四是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与农民工子女的信笺沟通和下乡见面对接,面对贫困落后的农村教育条件,大学生志愿者心灵受到了震撼,看到在破旧窄小的教室内坚持求学的孩子,他们真实地了解了乡村,感受了农民,也学会了珍惜。与庆安新春中学留守儿童见面对接结束后,地理与旅游管理系的张丹同学感慨的说:“农村学校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咱们学校淘汰的桌子比他们现在用的桌子好,农村的孩子实在是太苦了,和他们比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幸福啊!”

  五是大学生志愿者懂得了感恩。志愿者们在感受了农村的同时,知道了自己现在生活条件是多么优越,生活是多么幸福。志愿者江兰奇说:“看到那些留守儿童,感觉自己对家庭多了一份感恩,对学校多了一份感谢,感恩父母一直以来的无限的关爱,感谢学院提供的优越的教育条件。”

  六是大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面对需要亲情关爱的农民工子女,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把与孩子沟通联系看作是自己的一份责任,看作是学院赋予自己的一项使命。所以他们想尽办法了解孩子的情况,尽自己所能通过手机短信、QQ、信件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沟通,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孩子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经济管理系的志愿者高广勇说:我们也经历过初中,对学生的心理比较了解,学院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必须做好,这是学院赋予的使命,更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责任。

来源:中国志愿者网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