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京市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4    来源: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北京团市委于2010年3月上旬,对全市农民工子女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农民工子女相关情况,摸清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次调研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团市委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抽调干部组成农民工子女情况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向十八个区县团组织下发调研通知,并由企业、青农、社区、大学、中少等系统负责部门指导各自联系的团青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青组织迅速行动,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十几个,请区县教委干部、团教工委干部、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党政及团委干部、各类青年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农民工及其子女、新闻媒体记者、社会问题专家等各方面代表开展交流。在各级团组织开展座谈会的基础上,在东城、西城、海淀、房山、通州、顺义等区县开展走访活动,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涉及的相关人员达300多人。通过调研,初步摸清了本市农民工子女关爱工作的需求和开展的情况。

  二、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户籍人口约1700万,流动人口峰值近500万,其中农民工子女约30万。其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顺义等城乡结合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农民工子女人口比较集中,在2万至4万之间;平谷、密云、延庆等较偏远的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在几千人的规模;其他区县农民工子女人口则在1万左右。这些农民工子女,基本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等制约,学习、生活、成长环境较差。

  农民工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相对频繁导致了其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屋往往集中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甚至是一些地下室里。这样的地方卫生条件差、甚至常年没有阳光照射,其子女无法进行读书等学习活动,还影响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的问题比较突出,甚至有的时候农民工子女的出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对应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面临着较多问题,甚至存在营养不良等影响健康的问题。

  (二)受户籍制度等限制,教育问题非常严重。

  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存在着与户籍人口不一致的待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这个不平等在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存在,但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能享受到城市的义务教育制,虽然在就学方面已经得到了许多支持与帮助,但其入学“门槛”依然比户籍学生要高,农民工无法承担。即便是进入了本地小学,他们也得不到同等的读书条件,有些人虽然进入公立学校,但存在被编入民工子弟班级的情况,并且还要面临六年级之后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高考,而不少当地学校又不承认学生的学籍,耽误了孩子的学业。更多的学生则是进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条件比本地学生要差得多。另外,还存在农民工子女遭遇学生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同时,农民工大多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稳定的学习心态。

  (三)因地域与身份的落差等原因,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父母监护失助,亲情失落,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父母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压力,继而引发心理失衡、行为失控。不少农民工夫妇忍痛将孩子留在家里读书,导致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怀,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存在的几类问题,以及在调研中农民工表达的需求,大致可以梳理出农民工子女对关爱服务方面的需求:

  一是希望得到经济上的资助,改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二是希望得到相对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得到一些教育上的支持;三是希望能够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就学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民工子弟学校的倾斜;四是希望改变户籍制度导致的入学“门槛”高的现状,得到同等的就学条件;五是希望能够实现寄宿制的管理方式,拥有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六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融入认可,多与同龄人开展平等的交流;七是希望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改善学习压力大、思想包袱重、亲情抚慰缺失、心理不平衡的状况;等等。

  三、北京共青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北京团市委把关爱农民工子女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设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

  北京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于2007年,面向社会发布了首批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其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被列为重点内容。全市各区县团委和各高校团委广泛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开办“计算机学习班”、“英语基础口语班”,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供一对一学习辅导,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欢迎。

  (二)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助学专项基金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近几年通过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项目”,筹集捐款731.24万元,捐助务工人员子女18281人次。与南都基金会合作,为农民工子女学校设立“新公民基金项目”,提供资助458.68万元,并重点为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捐资45万元,援建“希望阅览室”9个。

  (三)积极开展关爱灾区农民工女子公益活动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冰冻、干旱、地震等灾害,团市委迅速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支援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团市委协调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青年突击队协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联合设立“地震灾区在京农民工及子女扶助基金”,为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在京务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助学金。与此同时,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共同启动“携手共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援助系列活动,深入川籍打工子女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这为灾区农民工子女走出地震阴影、重建生活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两节送温暖”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元旦、春节前后,团市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和谐北京温暖之都”为主题,以“送温暖、送成长、送发展、送关爱”为主要内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两节送温暖”系列活动。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对象之一,农民工子女的关爱问题成为重要的项目得以推进。各级团青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民工聚居地及民工子弟学校,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书本、学习用品,并利用寒假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支教服务,为农民工子女补习功课,促进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交流。

  (五)开展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活动

  2008年,团市委、市未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公安局等单位推出“12355北京市青少年星光自护学校”,旨在加强了我市青少年自护教育工作。其中,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星光青春保护行动”,以紧急避险、自护自救、临界防卫、传染病控制、远离毒品、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对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及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现就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全面开展农民工子女权益保护工作

  把农民工子女问题纳入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来,贯彻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工子女成长的法制环境。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共青团“倾听”活动,积极反映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加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子女权益的重要平台。

  (二)深化农民工子女群体帮扶工作

  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和生活保障,重点推进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强化“学子阳光”、“希望之星(1 1)奖学金”、“爱心健康基金”、“两节送温暖”等品牌项目。支持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社区“关爱工程”和农村“温暖工程”,对残障青少年、特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农民工子女中的特殊群体进行帮扶和引导,帮助其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深入开展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教育

  围绕“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以家庭、社区和学校为主阵地,广泛借助大众传媒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开展“珍爱生命”大型公益讲座、主题实践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子女年正确理解、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乐观进取,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培养良好心态。积极组织城市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手拉手”活动,搭建城乡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

  (四)帮助提升农民工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以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努力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通过志愿帮扶和结对子等手段,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其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来源:中国志愿者网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