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江市从“一”到“五”确保“集善之家”顺利建设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1    来源:

  近年来,在团中央、团省委的安排部署下,团九江市委把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去年,团九江市委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了团中央全国项目库。“集善之家”是团中央给予该项目支持的重要载体,也是团中央、团省委对我市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工作的肯定。九江“集善之家”项目共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即九江县沙河镇杨花小学“集善之家”、共青城市西湖小学“集善之家”和永修县燕坊镇中心小学“集善之家”,共有2007名农民工子女、3704名学生从中受益。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到“12345”,确保了项目顺利建设,发挥最大作用。具体汇报如下:

  1,就是建设中严格执行一个标准。为了确保“集善之家”建设质量,提高捐方投资方向的明确性和透明度,我们严格按照团中央制定的“集善之家”建设和管理标准来操作。对申报点进行了严格把关,资金按建设进度拨付,做到“三看”,即建设前看选址,建设中看进度,建设后看质量,确保了“集善之家”建设达到标准。现有的三个“集善之家”活动场所都在40平方米以上,图书角、电脑、电视机、电子琴、电话机、标牌、必要的课座椅一应俱全,且布局合理,房屋做到了安全、方便、实用,实现了孩子们阅读、上网、打电话、做手工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为“集善之家”添置了部分配套应急用品,如急救箱、雨伞等,对墙面做了美化布置,尽可能多的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环境。

  2,就是实现两个最大化。“集善之家”凝聚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嘉年华等组织、爱心人士对农民工子女的无限爱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好事办好。在建设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两个最大化”。 一是“集善之家”惠及学生数最大化。在选择场所时,坚持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参与作为第一原则。共青城市西湖小学处在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学生一部分是进工业园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平时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孩学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要么与爷爷奶奶住在一块,既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老人,要么就从小学就寄宿在学校。九江县杨花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占到72%。燕坊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到27%。选择这三所学校都能真正实现“集善之家”的建设目的,真正惠及农民工子女。 二是“集善之家”导向作用最大化。“集善之家”是样板,其现实意义不仅真正为孩子们服务,更重要是能引导更多组织、爱心人士来关注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实现导向作用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关于这三所学校的关爱活动报道,今年以来,仅团中央网站、《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九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就达到10次以上,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一些企业和个人主动表示愿意参加到关爱活动中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利九江分公司在得知杨花小学“集善之家”建设成效后,捐助5万元在杨花小学建设“阳光浴室”、“绿色校园”和科普宣传栏。

  3,就是做好三个结对。为了使“集善之家”良性发展下去,使“集善之家”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我们结合自身资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关爱结对模式。 一是青年志愿者与学生结队。我们在摸清底数后,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学生结对,确保每一名农民工子女都能享受到点对点的关爱。目前,杨花小学、西湖小学、燕坊镇中心小学农民工子女,都实现了100%的结对。结对志愿者每学期陪护不少于4次。 二是青年文明号与班级结对。为了使关爱活动普及化,杨花小学联系了青年文明号集体与班级结对,有7个市、县级青年文明号分别与杨花小学6个年纪7个班级结对。每个学期青年文明号集体来“集善之家”2-3次,这些集体给孩子们送来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青年文明号集体与班级结对,不但使关爱活动的面进一步扩大,而且对家庭困难、身体残疾的孩子在资金、物品等方面提供了特别的爱心帮助。 三是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为了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使农民工子女也能感受到城市教育,我们帮助联系市区小学与三所学校结对,实现城乡师资互动、教学互动、学生互动。目前,市区九江小学、双峰小学、长虹小学分别与杨花小学、西湖小学与燕坊中心小学达成结对初步协议。

  4,就是依托“集善之家”,重点开展四项活动。 一是每周至少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来“集善之家”开展亲情陪护。在学校开学期间,基本每周都有一支5-1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来“集善之家”亲情陪护孩子们。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唱歌,教孩子使用电脑与父母视频通话,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共青城市有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把“集善之家”当作自己的周末之家。每个周末都集中在“集善之家”陪护孩子们。有的志愿者说:“在‘集善之家’与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高兴了,我自己也找到了感情寄托,少了很多思乡之情”。暑假,“集善之家”也向留守在家的孩子开放。今年暑假,我们在三所学校都安排了大学生“三下乡”队伍,大学生志愿者在“集善之家”辅导孩子们作业,教他们唱歌,共同游戏,同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有的家长说,“以前每到暑假,一个心都是悬的,担心孩子去玩水出意外,担心孩子留恋网络误了学习。现在,孩子在‘集善之家’,有大学生陪着放心多了”。 二是每月过一次集体生日。每个月,志愿者都会选择一天,把当月过生日的孩子们召集到“集善之家”为大家过集体生日。孩子们吃着蛋糕,通过视频、电话与父母交流,感到特别开心。 三是每学期感受一次城市变化。注重引导和拓展农民工子女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使农民工子女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今年,杨花小学组织了孩子们走进“八里湖”,感受九江新变化。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看电影、逛公园;在共青城,志愿者组织孩子瞻仰耀邦陵园,共同植树;燕坊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参观新农村建设点。 四是每年开展一次成长对话。为了更好地开展关爱活动,我们计划建立使家庭、学校、志愿者都参与进来的机制。计划春节前,组织家长代表,志愿者代表,学校教师,农民工子女开展一次面对面的成长对话,沟通孩子成长、学习情况,使“集善之家”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交流工作、促进友谊的平台。

  5,就是通过五项制度保证“集善之家”规范化运作。为使“集善之家”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动常态化,我们逐步建立了“集善之家”管理制度、志愿者签到制度、结对登记建册制度、志愿服务活动考评制度和多方定期沟通交流制度等五项制度。例如,在“集善之家”的开放时间上,我们规定每天必须开放2个小时,周末也面向学生开放,并就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了手工、音乐等课外课程。制作了图书借阅登记本、亲情沟通联系簿、心理辅导记录本、志愿者活动记录本。孩子是“集善之家”的主人,为此我们让孩子参与到读书、娱乐等功能区的管理上,并和孩子一起制作了“爱心大小脚丫齐步走”,“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一起微笑”、“许愿树”等宣传栏。一方面让各项制度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让各项制度在孩子面前生动活泼起来。

  从这一年的运行来看,“集善之家”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也很好,呈现“三个满意二个促进”: 一是农民工子女满意。有了志愿者的陪护孩子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感到特别开心。现在“集善之家”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欢乐之家; 二是家长满意。“集善之家”的建立,使关爱农民工有了载体,有了依托,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和谐,得到家长的普遍赞誉。 三是学校满意。“集善之家”的建立,提供了硬件设施,引入了志愿服务,创造了学校与外出务工家长联系的条件,从而起到了改善教学条件、弥补教学不足、促进教学管理、丰富教学内容等作用,受到了学校的欢迎。 四是促进了志愿者队伍建设。因为有了有效阵地,参与关爱服务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截止目前,我市共招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426支,志愿者6.2万名,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学校377所,涉及到15.9万人的农民工子女。 五是促进了关爱阵地建设。“集善之家”的建设也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阵地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样板。一年来,我们参照“集善之家”,大力推进阵地建设。目前,九江市已经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阵地126个。

  虽然,我市“集善之家”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团中央、捐资方、社会各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参与到“集善之家”中来,把“集善之家”建好、管好、用好,让“集善之家”真正成为农民工子女心目中的温暖之家,也真诚的希望得到团中央、中国残疾人基金会、集善嘉年华等各级组织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来源:团九江市委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