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1-1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市民参与大拇指体验活动。
华阳小学小女孩姝媛将她最喜爱的作品《春早》捐赠出来义卖,为四川肢残孩子来广州看亚残运筹集经费。
志愿服务从官方走向民间
亚运志愿服务创新与传承之二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文 何姗 张晓丹
广州志愿活动显著的特点就是市民发挥的空间大。中国志愿者服务一定要注意“行政化之后的社会化,形式化之后的生活化”。因为国情决定很多活动一开始都是形式化的,广州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外地很多志愿者活动一开始做得热烈,做完就散了。但亚运志愿服务在市民参与体验之后,市民就会想办法去搞自己的小东西,借助形式化、行政化的大力推动志愿文化的发展。
广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最后一天前,天河区华阳小学二年级6班的班主任叶延萍带领47名小同学、家长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为来自北川中学的亚残运会火炬手、无臂少年王虎那只独具匠心的“火炬臂”上,系上写满祝福的红丝带。也正是这些普通市民和普通志愿者的努力,仅仅在此10天前,才促成王虎成为了亚残运会最后增补的一名火炬手。
这是天河区华阳社区、华阳小学参与亚(残)运会志愿体验活动的一个感人片段,也是市民参与亚运志愿服务的缩影,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相比,“亚运文明志愿服务全民行动”是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的一大创新。通过“大拇指行动”、志愿服务市民体验日、市民关爱志愿行动、亚运志愿信使团、亚运助威团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体验平台。使亚运志愿服务从官方走向民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考察认为广州是中国志愿服务最具多样性、灵活性、生机活力的城市之一。
“亚运盛会的举行,对广州志愿者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吸引了广州有史以来最多的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如同市民开了一个志愿服务的大party。”亚组委志愿者部、城市文明办副主任梁雄文说,而且内容多姿多彩。
逢节假日开放志愿服务
30万市民体验“大拇指行动”
亚运期间,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在亚运筹办期间逢周末、节假日开放,有兴趣的市民亲临市内130多个服务站点现场参与体验。大拇指行动有30多万人次参与了体验活动,覆盖影响的人群超过120万人次。
市民体验日这天,11岁的小学生魏子岳和父母一起报名参与“大拇指行动”体验活动。广东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小子岳举着“大拇指”在新港东路赤岗附近的红绿灯路口维持秩序。
这个路口过往的人流密集,哪个行人想闯红灯、绿灯没亮就踩了斑马线,小子岳就会举着“大拇指”过去提示他们注意交通规则,这些行色匆匆的大人们还真听他的“指挥”。
小子岳告诉新快报记者,之前上大二的堂哥就带他参加过几次活动,“发现变化还挺不错的,以前他们总觉得我什么事都干不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了一点。”
十万市民关爱志愿者行动
五点起床为志愿者煲汤
2010年11月21日是“亚运志愿服务开放日”,很多市民群众都自发到各个亚运服务站点参与体验做志愿者。之前,不少市民提出来志愿者也需要关爱,就在网上发动招募组建“市民关爱志愿者团”慰问志愿者。由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了两三百人,最后上十万人参与,69岁的退休老人社区志愿者麦淑芳组织了来自保利花园和周边几个社区的近30位老伯老太太们,活动当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为志愿者煲靓汤,为亚运志愿者送上自己的感谢与关爱。
2010年12月16日,天气持续寒冷,气象台报道广州入冬以来最低气温4.9摄氏度。在天河体育中心的西关小屋,组员7点多就已经出现在站点。
这时,附近街道的市民和街道领导出现在站点,他们拿上热水壶,为每位早班组员带来小笼包,还特意送来热腾腾的姜汤驱寒,“快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吧。”广东省旅游学校的老师,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看望学生志愿者。“温暖,感觉我们就像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城市志愿者、大学生罗逸锋动情地说。
义卖募得9000元经费
市民自发邀请地震肢残儿看亚运
在亚残运会期间,广州的一些市民自发邀请21位四川“5·12”地震中的肢残孩子来广州和他们度过一周的生活,这些市民中有不少就是华阳小学二年6班的学生家长。
这个想法,也源自一位广州普通市民、激扬文字少儿成长中心冼励勇老师的创意。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亚组委、残联等部门任务忙碌繁重,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广州亚运干点什么实际的事情呢?
澳大利亚的“大龙”去年暑假在小区电梯里无意中看到一张关于帮助“5·12”残疾孩子的通知,立马联系到冼老师,希望能够出一份力。
2010年5月12日,华阳小学二年6班在龙口西路举办了一次义卖义捐活动,为邀请汶川地震中的肢残孩子到广州现场观看亚残运会做准备。
义卖活动中,学生们和家长一起把孩子们制作的美术作品、手工艺作品拿出来义卖,为活动筹集了9000余元的经费,全部作为汶川残疾孩子的路费。“孩子们那些稚嫩的画作有些竟然卖了四五百元,让我感动的是广州市民对亚运的支持、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强烈。”木木妈妈焦女士激动地对新快报记者说。
12月10日,21名坚强的四川肢残孩子如期而至,受到广州20多个爱心家庭的热情接待。失去双臂的王虎也带着广州爱心市民为他准备的“火炬臂”完成了亚残运会的火炬传递。“我们不少人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就让我们很震撼。”
“看上去好像我们在帮助了这些孩子,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而实际上,他们带给我们的更多。特别是那种自强不息的教育、互助的精神是潜移默化和长久的。感谢亚运,给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这个平台,让我们得到了相互关爱、相互奉献和相互鼓舞。”学生明远爸爸动情地表达了家长们的心声。
第一所志愿者学院吸引上千市民报名
2010年10月,国内第一所志愿者学院广州志愿者学院在广州市团校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与城市文明”系列公益课程作为“见面礼”奉献给广大热心志愿服务的市民。一招生,就吸引了上千市民报名。
广州市团校涂敏霞副校长介绍,第一批学员有公务员、医生、教师、企业高管、工人、农民、中专生、大学生、家庭主妇、退休人员,他们来自广州、佛山、香港等地区。
从10月8日开始至广州亚运会开幕前,每周都会有一堂精彩的市民志愿培训公开课在广州志愿者学院开讲。9月24日课程一公布,当天就共收到782名市民和志愿者报名参与,还没开课,报名人数就超过了上千人。
150多万人报名当志愿者 市民占四成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报名申请在2010年10月1日零时正式结束时,报名希望成为志愿者的人数达到1512331人。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招募志愿者约59万,报名人数接近计划招募人数的3倍。本次亚运会志愿者报名人员以高校师生为主,有80多万人,约占总报名人数的56%;此外,穗外、境外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
链接
超过30万人次的市民参与了旨在鼓励公共文明的“大拇指行动”;
超过300万人次的市民参与了平安亚运、环境保护、学双语(英语、手语)等九大志愿行动;
1491个社区的共计7.5万人次的市民开展了帮残助困、成长关爱等社区志愿服务;
400万人次的市民参与了清洁城市的志愿服务;
亚运志愿信使团:10万人参加、发出上千个团,到达21个国家和地区120个城市;
西关小屋市民体验:超过5万市民参与了体验。
年龄最小志愿者:李思缘,5岁,经常和父母参加“大拇指”活动。
年龄最大志愿者:周家祯、向韵平夫妇,80岁高龄。
专家视点
市民参与让社会激发活力不断创新
广东省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教授
广州市民既有参与民主、参与公益的传统,也受到外国及港澳地区社会参与的影响,其参与亚运志愿活动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与亚组委提倡的志愿服务多样性和灵活性和“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全民参与”的理念不谋而合。这都为未来城市志愿服务的繁荣兴旺奠定基础,更为提升市民的民主参与能力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通过公民参与让社会激发活力创新,使得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社会的成长、公民社会的成熟,是一个国家或区域走向现代社会的标志,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广州也应率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