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再不做,人就没了!”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3-29

来源:《中国慈善家》

“再不做,人就没了!”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原标题: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一帜红旗,45度向下流动,刚好半揽一颗红色五角星。看得出来是精心设计过的,难得地既飘逸又不失庄重。

  这是北京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的标识。鲜明、饱满的正红色,指向他们推动的功臣关爱事业,也似乎和主要发起人的身份不谋而合。

  敬功臣

  2010年,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设“功臣关爱”专项基金。2012年,专项基金转为独立基金会—北京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两年间奔走在前的,正是年近七十的理事长耿志远,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飚之子。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国家之子”是他们共同的称谓。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更习惯将自己和国家紧密相连。这一点,耿志远亦不例外。“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老父亲耿飚的话犹在耳畔。

  “按说他这个身份,找别人做点工作也很方便,但是他凡事坚决靠自己。”志远功臣关爱基金会秘书长兰绍君说,耿志远更了解父辈那代人是怎么艰苦奋斗的,他希望当年的抗战功臣和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士在晚年过得更好,于是发起成立这个关爱功臣的基金会。

  人如其名,耿直狷介,志愿高远。“他很低调,几乎不接受采访,只闷声干事。”兰绍君说。耿志远从不认为自己是慈善家,但他的低调却吸引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追随者,有如姬巧玲和吴冬娜一样的功勋子女,也有从事公益十余年的兰绍君及一大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耿先生很直,你怎么样都好,但谁要是有一点不爱国的意思,他立马跟你翻脸。”踏踏实实做事,是这个群体的初心。“我们要关爱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模范和家属。”在兰绍君看来,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再不做,人就没了!”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魂归兮

  “他们抗日杀敌,是民族英雄啊,为什么不能做?”2013年,耿志远表示,基金会要开展关爱远征军的项目。

  1941年末,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远征军千里奔袭,入缅抗战,打通西南国际交通线,重创缅北、滇西日军,助力太平洋战场实现大反攻。

  硝烟已散,炮声不闻。脱下军装的远征军老兵依旧残存,散落在川滇大地。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得不到承认,生活没有着落,过得非常艰苦”。

  这令耿志远不忍,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老兵。兰绍君记得,“那是2013年,关爱国民党老兵,还是走在社会前面的。”

  借助统战部和民间组织寻访老兵,基金会是较早开展关爱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民间组织之一。“老兵多是在乡农民,基金会为他们每年每人发放关爱金8000元。”兰绍君解释,为了让老人们晚年无忧,基金会承诺终身关爱他们。

  再不做,人就没了。在兰绍君眼里,关爱老兵是一个抢救性工程,而敌人只有一个—时间。“基金会在这个项目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精力,因为时不我待,不能等他们没了,再去怀念。”平均年龄90岁,远征老兵最需要什么?“其实,他们最想得到的就是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兰绍君见过很多隐藏身份的老兵,“说话都含着,隐姓埋名,不敢多说,乡里乡亲都不知道他以前当过兵,就是怕人家歧视。”

  基金会每次入户慰问,都带上自制的勋章和锦旗,“告诉老人们我们从北京来,代表耿飚之子耿志远理事长来看望他们,老人们大多感动得老泪纵横。几十年了,他们太需要关爱了。”

  关爱老兵更是解开心结。“作为国民党老兵,受委屈的也有抱怨的,不要我们的钱。”对于存有心结的老兵,基金会将门之后的劝解就很有效。功臣关爱基金会副秘书长吴冬娜劝导他们说:“辽沈战役中,我父亲是共产党师级干部,卫立煌是国民党总指挥,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都曾伤害过各自的战友。但今天我们在习大大的领导下,我却能和卫立煌的孙女卫修宁并肩携手做慈善,关爱老兵。所以我们一定要不计前嫌,要向前看……”如此,心结慢慢被化解,“关爱国民党抗战老兵,不仅是送钱送荣誉,我们更希望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抚慰。”

  有个叫曾辉的百岁老人,基金会开始关爱他时听到的大多是不满和抱怨,但通过不懈努力,去年当项目小组第三次前去看望他时,他说出了让每个人都感动不已的话语:“你们爱国家就是爱我。”兰绍君感怀,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人问,你们能行吗?我们改变一个,他这一个人就可能改变他的朋友,可能会改变十个,然后依此类推,我相信会的。”兰绍君语气坚定。截至目前,基金会共关爱老兵1200余人。

  但兰绍君总是心情很沉重。相比充满希望的儿童公益、青年公益,做老兵公益似乎看不到希望。“做老兵公益总是让我想哭,每年去世几十个老人很常见。”前年,兰绍君熟识的两个老兵接连去世,“真的很伤感,但是这总得有人来做,虽然心痛,但想到老兵是带着爱和尊严走的,我就觉得值了。”

“再不做,人就没了!”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守戈壁

  由于关爱老兵项目做得风生水起,舆论多认为功臣关爱基金会只做老兵项目,为此兰绍君不得不经常解释,“关爱老兵只是基金会的一个项目,我们还关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革命老区和公安干警等其他功臣群体及英雄个体。”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954年,中央的一纸宣言开启了驻疆人民解放军屯垦戍边的新事业。

  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一头扎进了西北荒原。团场大多位于荒漠戈壁边缘,人称“三到头”—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三峰骆驼一口锅,三根木棍搭地窝,三把炒面一口雪”,从第一代开始,兵团人迎着罡风黄沙,建设边境、抗灾抢险、反恐平暴,永不换防、永不转业、世代接续。

  “作为将门之后,耿先生对兵团人有很深的情结,因知晓其意义重大,关爱新疆建设兵团由此也成为基金会的重点项目之一。耿先生多次亲自带队进疆,我也带队去过。”兰绍君说。2015年7月,兰绍君带队入疆,深入基层慰问了兵团九师、十师。其中,有西北边境第一团之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让她记忆深刻。那里被称作“世界四大蚊区之一”,以至不得不出动飞机灭蚊。慰问恰逢蚊子和小咬双重肆虐的季节,兰绍君一行人被咬得浑身是红包,“蚊子箍得一头一身,赶也赶不走,看家狗和家禽活活被咬死也是常有的事。兵团人长期坚守,真是太辛苦了。”

  一路向西,沿着2011年耿志远第一次进疆的足迹,兰绍君一行人看望了大漠世代守水人李青春夫妇、守卫桑德克哨所26年的军垦人马军武夫妇、纪念伊塔事件的烈士孙龙珍,走访地窝子、抗洪纪念碑、小白杨哨所等彰显兵团人丰功伟绩的地方。“兵团人特别朴实,从不认为自己是功臣,我们每到一处,就给他们送去关爱金、锦旗、勋章,向他们致以最高敬意!”兰绍君说。

  扶犁把剑,四代接续,铸成了大漠边境的不倒界碑。自解放后老一代兵团人算起,至今已有四代。他们一辈子守护着祖国的西北大门,即便去世,墓碑也不是朝向家乡,而是朝向西北。

  兵团人有一个共同的梦,“守了一辈子,从没去过首都,没看过天安门,我们想圆了这个梦。”2011年,功臣关爱专项基金发起“圆梦北京”项目,领着老人走出去,让他们看看他们世代所守护的首都—北京。一批、两批……八批,五年来,“圆梦北京”的兵团人持续增加。

  2015年11月,基金会迎来第八批赴京的兵团老战士。“兵团一共14个师,我们从中挑选那些退休的老功臣们,”基金会项目组成员带领着老人们走过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遗容,登上天安门城楼,游览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等地。“有的老人体力不行,我们就用轮椅推着他们,和志愿者一起抬着他们上台阶,不管怎么样都尽量满足每个老人家走走看看的心愿,基金会由此也获得了他们满满的赞誉。”

  5年关爱,基金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小有名气。从理事长到秘书长再到每个员工,朴实做事是一贯作风。“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对我们评价不错,其实没别的,就是别摆谱儿,别搭架子,踏实干实事,”兰绍君很是自豪。

“再不做,人就没了!”与时间赛跑的基金会

  路漫漫

  一段时间里,网络上盛行一股否定共产党英雄、质疑共产党抗日的潮流,这种歪曲历史的做法让耿志远很痛心,“他心里很不舒服。”兰绍君介绍,自2015年,基金会开始加大对共产党抗日老兵的关爱。

  基金会走访了甘肃庆阳、山东临沂等共产党革命老区。在关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远征老兵的同时,基金会还关爱了抗美援朝老英雄、红军老战士、沂蒙支前模范、东北抗联老功臣等。“像《英雄儿女》电影原型蒋庆泉老人、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孙景坤老人,我们一直在关爱他们,六年了,他们从体弱多病到精神矍铄,有的老人就要出书了,我们也支持。”

  昭示历史、倡导弘扬是耿志远对“功臣关爱”的最高期待。早在2014年,基金会协力促成中印缅战场 “国家记忆”影像展在京举办;2015年3月,基金会协助起草关爱抗战老兵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审议。同年12月,基金会联合其他公益组织共同发起“中国抗战公益联盟共同倡议书”,号召整合抗战公益力量。

  “老兵是越做越少,最后放在你面前的都是一盒盒骨灰,”有人感叹老兵公益的不可延续。“这是我们早预料到的,正是因为老兵越来越少,才必须要紧急抢救性地做,其他功臣模范以后还会有。”兰绍君说。

  做完老兵做什么?提及未来发展规划,兰绍君思路明确。“因为老兵有时间限制的特殊性,现在我们大部分力量集中在这儿,等老兵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会腾出精力做其他。”发掘更多可延续性的新群体,是基金会一直在计划的。“我们现在每年二十多个项目,已经够做,但之后会开拓更多新群体,比如‘两弹一星’功臣、几十年扎根乡村教育的模范教师等。”

  5年来,从深山老林到戈壁沙漠,面对被遗忘的群体,透过被昭示的历史,兰绍君自觉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功臣有时候不代表轰轰烈烈,有时候就是一些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就是功臣,就值得被关爱。”兰绍君笃定关爱功臣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因为爱是无边界的,更是有生命的。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