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梦想展示 > 正文

关爱农民工子女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武汉理工大学郎坤志愿服务队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作者:   日期:2012-10-30    

 

   项目说明书

  关爱农民工子女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

  申报团队:武汉理工大学郎坤志愿服务队

  1项目名称

  关爱农民工子女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

  项目宣传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2421686020

  项目宣传腾讯微博:http://t.qq.com/langkunfuwudui?pgv_ref=im.WBlog.guest&ptlang=2052  

  项目宣传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1MzE1Mjg4.html

  2项目简述

  2.1项目背景信息

  2.1.1申报单位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参与现状

  武汉理工大学郎坤志愿服务队是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之名命名,专业从事“关爱行动”项目的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队下设自护教育、感恩教育、科普宣传、素质拓展、感受城市、学业辅导、宣传推广和新媒体建设八个项目部。团队根据湖北省随迁、留守两类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和现阶段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的校训和武汉市“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秉承专业从事“关爱行动”的优秀传统,打造面向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

  服务队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亲情陪伴、感受城市、爱心捐赠等多项特色服务。自成立以来,服务队累计开展210余次关爱行动,先后出动志愿者20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4243小时,人均86小时,捐赠价值100余万的物资。重点打造了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参与了“彩虹计划”、“集善之家”、“畅游江城”、“爱心午餐”、“微爱公益”等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先后带领农民工子女前往省气象局、武汉邮科院、武汉北编组站、武昌首义红楼、赤壁古战场、“船长9号”游轮、武钢博物馆、天河机场、武汉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等地,并带领孩子们体验高铁、飞机,前往首都北京感受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带领小朋友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首批“金锚奖”获得者陈安荣,中科院院士、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湖北著名作家牛维佳,奥运会冠军、体操名将郑李辉,全国道德模范董明等交流,对孩子们进行励志成才教育。服务队被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媒体报道,团队荣获武汉理工大学“理工青年十大精英团队” 、“洪山区志愿服务明星团队”、“2012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等荣誉称号。

  2.1.2申报项目帮扶对象

  武汉市总共有外地流动人口115万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子女有16 万左右,武汉市目前有中心城区7个,郊区6个,本着结合志愿服务队发展情况以及武汉市各区农民工子女数量的实际情况,按每季度在全市各区独立开展总计超过30000左右人参加的常规行动,按每月在全市个区联合发起一次总计超过1000人参加的展示行动,和500人参与组织的冬令营和夏令营,一年可以实现预定目标,同时结合一些子项目活动,真正实现全市各区农民工子女均可分层次、分阶段的有序参与到“卓越少年”成长体系的目标。

  2.2选择原因

  2.2.1武汉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人口流动加速,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成为流动人口。农民工子女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随父母进入城市,并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可称之为流动农民工子女;另一部分则为父母进城务工,但其本人被留在农村老家的农民工子女,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服务对象界定为两类: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2004年11月4日召开的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暨研讨会公布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中的上学者占90.7%,一直未上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二者合计达9.3%。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非武汉市户口,居住在武汉市半年以上的人口(简称常住流动人口)为98.32万人。如果加上居住本市半年内的外地流入的暂住人口16.6万人,全市总共有外地流动人口11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有16 万左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事关基本的教育公平。要考量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的基本情况,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受教育的机会、成长成才现状。

  (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保护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使受教育权利成为宪法权利中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在宪法中有规定,而且它也在其他相关法律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003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并提出“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武汉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2006年,武汉市教育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表示,“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在入学就读、教育资源、师资条件、入队入团、表彰奖励、考试评价、毕业升学、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收费管理等十个方面都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实行“无差别就学”政策。从2006年9月开始,在全市10所学校的起始年级开展农民工子女就学单独编班试点工作。2006年,武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纳入教育统筹规划范围,开学伊始,313所公办学校和119所审批的民办学校公示承诺,降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门槛”,免收借读费,从办学条件、师资、目标、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加强对接收农民子女入学学校的管理。2007年,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武汉市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进行了划片安置。2008年8月,武汉市教育局公布,从2008年秋开学起,武汉市指定283所公办初中、小学,免借读费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在一系列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到2007年,全市敞开大门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公办中小学有304所,在校学生123446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84.27%。截至2008年,在武汉市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达14.6万,其中89.78%以上在公办初中小学就读。此外,武汉招生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民办简易学校数逐年递减,民办简易学校数由2003年的142所递减为2008年的28所。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由于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一般很难选择公办学校入学。因为要在城市公办学校上学必须提供繁琐的借读手续,否则就要交借读费、择校费或赞助费。尽管大多数城市学校取消了借读费,但是名目繁多的各种杂费却让很多农民工家庭望而生畏,这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武汉理工大学“激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0年7月12日至8月20日在武汉市进行了题为“武汉地区农民工子弟教育的调查”的实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学校一般要收服装费、补课费、水费和资料费等。这些收费对于收入偏低的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来说却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在收入不均等的情况下,不收借读费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由于户籍的限制,有很多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学习但是却没有资格在城市里参加考试或者农民工子女毕业后居然拿不到毕业证等不正常现象,而且城市的小孩中,高考录取分数要比农民工子女低,这些都是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直接体现。

  (3)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与成才现状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能够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替代强化进而控制自我强化从而形成自我行为。青少年是一个乐于尝试和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在融入城市生活,和同辈群体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替代强化,也学会了网络娱乐行为。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农民工子女学习比较吃力,艰辛学习对他们会产生一定的斥力。如果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及时、正确地引导,来自网络的引力就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武汉理工大学“激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农民工子女抵制不住诱惑,上网的频次越来越多,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该区人民法院2005年至2007年所受理的农民工子女犯罪人数分别是14人、18人、24人,分别占同期未成年人罪犯人数的56%、34%、76%。2008年第一季度,青山区人民法院已受理农民工子女犯罪案件13件16犯,比2007年同期增加9案12犯,上升态势明显。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与成才现状不容乐观,而农民工囿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于子女无法提供较好的引导也直接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发生。

  导致武汉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有义务教育制度的缺陷、农民工自身收入过低、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过大等。

  2.2.2现有志愿服务的基本内容和开展现状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动,是民间系统服务于社会的群体行为或个人行为,即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按照中青发[2010]5号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应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

  据共青团湖北省委的不完全统计,涉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在武汉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中小学中,其中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有20所,生源比例超过70%的学校有8所;其中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有15所,生源比例超过95%的学校有14所,达到100%的学校有11所。涉及志愿服务活动的武汉市各区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中小学数量最多的是江汉区,共有8所,共接收了4510名农民工子女就读。

  根据《湖北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显示,湖北省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结对帮扶。省志愿者协会组织动员高校、企业志愿者组织及城市、社区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民工聚居社区开展结对志愿帮扶,提供持久服务。二是开展专项行动,通过义卖、义演、募捐、助学1+1、公益拍卖会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向经济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同时开展走访慰问和心理辅导等系列志愿帮扶活动。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武汉市关爱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活动形式单一,目前的大多数志愿者来自高校,基于功利主义的思想,志愿者往往开展一些有利于宣传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而忽视了服务对象的需求,长此以往将会大大影响志愿服务的效果;2、缺乏相关培训和督导,为了更好的为志愿服务对象服务,要求志愿者具备更多更全面的技能,比如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安全自护方面的知识、法律方面的知识等等,这就需要有充分的培训,目前的志愿者基本未经任何系统的培训,另外一方面至于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也缺乏足够的督导,服务的对象也未有及时的反馈;3、缺乏长效机制,按团中央《关于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要求要按照“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形成长效机制,目前的志愿服务者或者志愿服务团队未能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4、过多的关注物质层面需求,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农村的子女由于长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大多跟爷爷奶奶、亲戚一起生活,有的甚至是全托在老师家中,缺乏足够的关爱,而目前的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以解决物质层面的需求为主,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注相对较少。

  2.3项目内容简述

  根据《中青发[2010]5号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所指出的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项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具体工作和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郎坤志愿服务队拟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开展“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 、“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乐享成长”亲情陪护项目、“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和“犯罪预警”学术课题调研5项服务内容,即“农民工子女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号召并动员广大志愿者参与其中,通过志愿服务解决农民工子女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郎坤志愿服务队整合校、地团组织和专项志愿者资源,建立学期与假期(暑假、寒假)社会实践结合、互补、传递的无缝对接链条体系,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从志愿者工作入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利用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体能、时间等资源,选择农民工子女最根本、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为切入点,进行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开展共青团可以做、志愿者能够做、农民工子女希望做的16个志愿服务行动子项目,近百个具体志愿服务具体实施活动。

  服务队计划通过“‘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引导农民工子女养成读书习惯,促进其提高读书能力、质量和水平;通过“‘乐享成长’亲情陪伴项目”弥补农民工子女亲情缺失,促进其培养健全人格;通过“‘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促进其学业进步;通过“‘犯罪预警’学术课题调研”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同时为大学生志愿者的课外学术活动提供素材、线索和方向。在具体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形式上按照“‘点-线-面’结合,“横-纵-深”着手,实践-推广-理论研究模式跟进,打造立体化志愿服务平台”的思路,将“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和16子项目细化成常规项目活动、展示项目活动和特色项目活动,共计百余项具体活动。预计帮扶农民工子女3万余人次,走访、慰问、调查农民工子女1000余人。

  2.3.1创新模式,深挖内涵,搭建立体化志愿服务平台

  (1)“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该工程计划从孩子们喜爱的“葫芦娃”、“铠甲英雄”、“喜羊羊”等动漫英雄原型出发,提炼少年英雄优秀品质特点,打造“少年英雄联盟”,通过3季配套素质拓展游戏设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知晓、学习优秀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2)“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该计划基于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武汉市“读书之城”创建活动,购买优秀儿童图书,通过原创儿童剧、故事联播、影片连连看等形式,开创新型、多元读书模式,让孩子们的识记能力、搜寻能力、聚焦能力等实现全面提高。

  (3)“乐享成长”亲情陪护项目。服务队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课余时间无人看管的难题,通过爱课堂、爱拓展、爱生活、爱家乡等板块,借助静电影、微电影、感恩课堂、自护课堂、科普课堂、拓展课堂、课业辅导等项目,集中开展关爱“城市流动花朵”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打造一个集亲情教育、爱心互动、兴趣培养、心理疏导为一体的课外乐园,并开展以作业辅导、功课补习、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和心理咨询为内容的集中关爱活动。

  (4)“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通过“支教实训营”、“教辅一对一”、“朋辈辅导”等活动,从科学启蒙教育、多元智能开发、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课堂教学志愿服务活动。

  (5)“犯罪预警”学术课题调研。为充分挖掘农民工子女深层次需求,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关爱行动中。服务队将利用寒假、暑假社会实践,赴武汉市社区及军山监狱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开展《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犯罪的预警机制研究》和《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与行为的比较研究》项目调研。

  2.3.2循序渐进,科学谋划,分层推进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

  服务队从志愿服务者实际能力出发,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现状和实际困难为切入点,以实地调查和量化评估考核为依据,形成项目的立体化实施格局,分层次、分阶段的有序建立“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将该体系细化为5个主题行动和16个子项目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

  (1)三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以“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 、“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乐享成长”亲情陪护项目三个模块为中心,用专业知识和富有创意的形式,融合自护教育、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科普宣传四项内容,为孩子们打造智慧、充实、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2)四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模式推广计划,拓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阵地。通过提供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的推广方案,实现模式的复制、传递和融合,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受益。

  (3)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在实践推广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挖掘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论深度,从统计学意义上探讨随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差异,为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献计献策。

  3具体实施步骤

  3.1项目实施方案

  3.1.1 以基层团组织为纽带,建立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协调作用,整合在汉各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卓越少年”成长体系联动平台,建立团内各级联动工作机制,完成项目细节落实和整体推进。

  3.1.2发挥志愿服务队主导作用,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按照“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以在郎坤志愿服务队为主,辅以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其他志愿服务组织,联系并确立志愿服务队与武汉市各区县农民工子女学校建立“志愿服务队—中小学”结对关系,并要求各结对单位将项目实施细则具体到个基层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进行结对服务,并建立接力机制,形成长期有效帮扶。

  3.1.3以项目管理和层级运行方式,落实志愿服务行动

  根据“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和子项目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细则与时间安排,将每一子项目具体细分为每周一次的常规志愿活动(如“教辅一对一”、“亲情陪伴”等);每月一次的特色志愿活动(如“3.5”学雷锋、“6.1”儿童节等);已经利用假期相对集中时间的主题明确的“冬令营”、“夏令营”活动。采取项目管理和项目运行方式,逐层落实,把志愿者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目标具体化,采取动态跟踪和中期检查等措施,确保工作务实推进,解决农民工子女最根本、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和问题。

  3.1.4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和支持机制

  在志愿者队伍上,吸引和联合社会志愿者组织共同参与,建设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专门队伍;在志愿服务主阵地依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管理资源、社区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阵地、文化素质拓展基地等开展活动,同时不断建立新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站点。并积极寻求社会化资金支持,面向社会多渠道募集资金,推动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基金。

  3.1.5“点—线—面”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志愿服务平台

  根据“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和子项目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细则与时间安排,志愿服务队选择最需要帮助、条件最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为重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鼓励各结对单位以志愿服务联合行动的方式,逐步将志愿服务行动扩展至全武汉市,建立“点—线—面”的立体化志愿服务平台,全面普及志愿服务活动涉及面,力争让武汉市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能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关爱。

  3.1.6 强化志愿服务成效,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打造“卓越少年”品牌

  建立宣传主阵地,落实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成效,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引领更多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入“卓越少年”成长体系,着力打造“卓越少年”这一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行动品牌。并结合“卓越少年成长体系”的具体内容,与结对单位加强联动,扩大影响,打造品牌。

  3.2项目预期目标

  3.2.1“卓越少年”成长体系能够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促进农民工子女成长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通过“‘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引导农民工子女养成读书习惯,促进其提高读书能力、质量和水平;通过“‘阳光家园’暑期托管项目”弥补农民工子女亲情缺失,促进其培养健全人格;通过“‘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促进其学业进步;通过“‘犯罪预警’学术课题调研”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同时为大学生志愿者的课外学术活动提供素材、线索和方向。

  3.2.2“卓越少年”成长体系能够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以郎坤志愿服务队为主力,整合在汉其他志愿服务资源,按照“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联系并确立志愿服务队与武汉市各区县农民工子女学校建立“服务队—中小学”结对关系,进行结对服务,并建立接力机制,合力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3.2.3“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切实可行并达成品牌效应,可推广、完善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以项目管理和层级运行方式,各参与单位注重结对发展,合力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志愿服务平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整体宣传和品牌运作,引领更多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加入“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打响“卓越少年”这一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行动品牌。并通过“卓越少年”的品牌效应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模式逐步在湖北省和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和不断完善。

  3.2.4“卓越少年”成长体系能够完善志愿服务队伍的内部建设和造血机制,促进自我成长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在围绕农民工子女开展志愿服务主题行动的同时,着力加强以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为对象的志愿团队培训并开展农民工子女为对象的小志愿者培训计划。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传播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并通过有效志愿者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形成示范作用,促进志愿服务队伍的内外建设和造血机制,并进而通过志愿服务的自我成长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

  3.2.5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能够为志愿服务参与者的课外学术活动提供素材、线索和方向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在开展关爱农民工子系列志愿服务行动的同时,也为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志愿者提供了在实际中学习,以调查为依据,实事求是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的平台。通过5个主题行动和16个志愿服务子项目以及近百个具体的志愿服务行动,能够为广大学子提供大量的课外学术活动的素材、线索和方向,从而通过志愿服务本身,帮助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校园学习和生活。

  3.3项目特点自评

  3.3.1“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含的5大主题行动和子项目活动,体系明确,层次分明,扩展性和推广性强。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括的5大志愿服务系列行动是从志愿者工作入手,根据《中青发[2010]5号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所指出的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项具体工作的指示精神,并整合武汉市现有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体能、时间等资源,所提炼出来的5大主题行动和16个志愿服务子项目以及近百个具体的志愿服务行动。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充实,并与其他组织或地区进行交流、推广和复制。

  3.3.2“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含的5大主题行动和子项目活动,从志愿服务者实际能力出发,操作性强。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括的5大志愿服务系列行动是从志愿者工作入手,整合武汉市现有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特别鼓励和引导是广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能、体能等能力。此外,“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提炼出来的5大主题行动和16个志愿服务子项目以及近百个具体的志愿服务行动,来源于郎坤志愿服务队长期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志愿活动的经验。这些志愿服务既是也是广大农民工子女所喜闻乐见的、针对性强的活动,也是志愿服务组织凭借自身能力可以胜任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掌控性。

  3.3.3“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含的5大主题行动和子项目活动,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现状和实际困难为切入点,针对性强。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以关爱弱势青少年工作的经验为基础,选择“助学”、“爱心”、“融入”、“呵护”、“大手拉小手”等农工子女的迫切需要为切入点,针对以农民工子女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这五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活动,达成志愿服务的效果。

  3.3.4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含的5大主题行动和子项目活动,以实地调查和量化评估考核为依据,信、效度高。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是在志愿服务实际工作、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整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针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特点,有科学依据的开展的系列志愿服务行动。此外,有别于传统志愿服务行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志愿服务行动的量化考核纳入项目内容本身。通过现场调查和量化考核的方式,使得志愿服务队在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卓越少年”这一志愿行动本身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3.3.5“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所包含的5大主题行动和子项目活动,促进农民工子女成长和志愿服务队伍自身成长,达成双赢效果。

  “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在围绕农民工子女开展志愿服务主题行动,解决农民工子女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这五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强志愿团队培训和小志愿者培训,促进志愿服务队伍的内外建设和造血机制,提升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学术活动的素材、线索和方向,帮助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校园学习和生活。从而通过“卓越少年”达成参加者能力提高与农民工子女成长发展的双赢效果。

  3.4项目实施计划

  图 3 五星级“卓越少年”成长体系构想图

  3.4.1“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常规项目实施计划

  (1)“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该工程从孩子们喜爱的“葫芦娃”、“铠甲英雄”、“喜羊羊”等动漫英雄原型出发,提炼少年英雄优秀品质特点,打造“少年英雄联盟”,通过3季配套素质拓展游戏设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知晓、学习优秀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2)“悦读天下”多元读书计划。该计划基于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武汉市“读书之城”创建活动,购买优秀儿童图书,通过原创儿童剧、故事联播、影片连连看等形式,开创新型、多元读书模式,让孩子们的识记能力、搜寻能力、聚焦能力等实现全面提高。

  (3)“乐享成长”亲情陪护项目。服务队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课余时间无人看管的难题,将通过爱课堂、爱拓展、爱生活、爱家乡等板块,借助静电影、微电影、感恩课堂、自护课堂、科普课堂、拓展课堂、课业辅导等项目,集中开展关爱“城市流动花朵”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打造一个集亲情教育、爱心互动、兴趣培养、心理疏导为一体的课外乐园,并开展以作业辅导、功课补习、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和心理咨询为内容的集中关爱活动。

  (4)“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通过“支教实训营”、“教辅一对一”、“朋辈辅导”等活动,从科学启蒙教育、多元智能开发、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课堂教学志愿服务活动

  (5)“犯罪预警”学术课题调研。为充分挖掘农民工子女深层次需求,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关爱行动中。服务队将利用寒假、暑假社会实践,赴武汉市社区及军山监狱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开展《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犯罪的预警机制研究》和《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与行为的比较研究》项目调研。

  3.4.2“卓越少年”成长体系展示项目实施计划

  (1) 2013年1月主题行动:开展“新年,新世界”环保主题活动

  开展新年寄语、主题班会等活动,让低碳、环保的生活观、价值观融入新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与武汉理工大学志愿服务团队相结合,以小志愿者广场展示、废旧电池回收等的方式,向社会传播环保意识。

  (2)2013年3月主题行动:开展“人人都是小雷锋”主题活动

  在农民工子女中建立志愿服务小分队并将其对口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辅导员,鼓励小志愿者自发设计、组织和参与力所能及的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小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3)2013年4月主题行动:“童眼看武汉”感受武汉主题征文活动

  将各个农民工子女学校在不同时段开展的“感受武汉”活动的优秀征文进行集中评比,并将其优秀作品通过广场展示的方式,展现给广大武汉市民。并将其中非常优秀的作品汇集成册,以《童眼看武汉》出版发行。

  (4)2013年5月主题行动:“雏鹰展翅报母恩”母亲节主题活动

  大、小志愿服务团队相结合,以“给妈妈的……(一封信、成绩单等)”为载体,展示自身的成长来回馈母恩,并以广场展示的方式,传播感恩之情。

  (5)2013年6月主题行动:开展“一个难忘的6.1”儿童节主题活动

  根据各个志愿服务对口团队近十个月的工作,引导小志愿者独立设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以广场展示的方式,全面展示小志愿者的精神风貌。

  (6)2013年7月主题行动:开展“安全自护同伴行”主题活动

  结合各个志愿服务对口团队近一年的自护教育的成果,在暑假来临之际,大、小志愿者联合行动,将自护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传递到适龄同伴中间去。

  (7)2013年9月主题行动: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

  在新学期开始时,在武汉市所有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预计参与人数涵盖武汉市通过该形式,让农民工子女明确自己本学期的学业任务。同时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开展系列感恩教师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感恩教育。

  (8)2013年10月主题行动:开展“我和祖国”国庆节主题活动

  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农民工子女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9) 2013年11月主题行动:开展“感恩的心”感恩节主题活动

  在学校通过感恩教育,让他们理解父母的恩情、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关爱。与武汉理工大学志愿服务团队相结合,以小志愿者广场展示的方式,把感恩的情怀传播到武汉市每一个普通市民中。

  (10) 2013年12月主题行动:开展“小志愿者服务大武汉”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

  以大学生志愿者所组织的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为平台,组织农民工子女亲身参与大学生设计的志愿服务活动,感受志愿服务精神。

  3.4.3“卓越少年”成长体系特色项目实施计划

  (1)主题冬令营特色活动

  于2013年1月——2013年2月期间开展为期一周的武汉农民工子女主题冬令营活动,以小志愿者的志愿能力提升为主题,通过大志愿者和小志愿者结对子等活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对小志愿者的言传身教,来全面提升以农民工子女骨干为核心的小志愿者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也通过主题冬令营活动加强农民工子女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体会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弭他们的负面心理因素。

  (2)主题夏令营特色活动

  于2013年7月——2013年8月期间开展为期两周的武汉农民工子女主题夏令营活动,该主题活动涵盖电脑知识讲座、科技实验动手做、素质拓展团队竞赛等,活动旨在开拓农民工子女的视野,增强农民工子女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也为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提供系列参考,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3)志愿服务调研特色活动

  于寒暑假期间,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科技调研,进一步构建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我校大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开展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以及课外学术科技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项目报告,汇编成册,为下一年度继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提供经验总结、调查数据和理论支持。

  4项目预算

  4.1整体预算

  整体预算合计为8.3万元

  4.2分项预算

项目推进

费用明细

金额(元)

备注

项目前期筹备阶段

志愿者招募、培训

1800

志愿服装、培训费用

宣讲会场地租赁

2000

项目中期执行阶段

1“少年英雄”素质拓展工程

拼图

3000

30元*100套

剪纸、剪刀

500

50元*100套

T恤衫、涂鸦颜料

4000

T恤衫30元*100件;颜料10元*100盒

趣味运动会器材

2500

2“悦读天下”

多元读书计划

学习用品

3500

笔、本子等

购置书籍

6600

3“乐享成长”

亲情陪伴项目

静电影制作

2400

120元*20幅

微电影拍摄

3600

场地、道具等

自护儿童剧服装

2400

200元*12套

感恩课堂布置

1600

横幅、气球、等

科普课堂实验器材

2000

实验材料、器材等

爱心物资

8000

文具、衣物等

4“亲历助学”

支教课堂活动

购买教辅资料

4000

20元*200本

教学课件

1600

5“犯罪预警”

学术课题调研

调研问卷打印

900

3000张*0.3元

调研小组费用

1500

午餐、车补10人*50元*3天

通讯费

1500

150元*10人

交通费

5000

论文版面费

5000

项目宣传总结阶段

宣传单

600

0.2元*3000份

横幅、海报

2500

展板、易拉宝

2000

微电影

7500

宣传视频

6000

设计费用

1000

  5风险预测及应对预案

  5.1潜在风险

  (1)招募的志愿者专业度不足,导致服务无法达到预期。

  (2)项目实行后期人员流失严重,项目无法持续运行。

  (3)因资金未即时到位,导致无法顺利推动项目。

  (4)志愿者服务中出现安全问题。

  (6)课题调研未能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现实状况展开研究,调查信息缺乏有效代表性。

  5.2应急预案

  (1)开展专业指导培训,前期安排专职人员带领项目,并制定服务流程计划书,配合经验分享会,提升服务能力。

  (2)服务过程中每月召开项目总结会,即时鼓励与年度嘉奖相结合,鼓励志愿者贡献,并结合志愿者自身能力提升的方式。项目进行中邀请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感受,增加人力资源储备。

  (3)建议提供部分启动资金,缩小项目规模,先启动较少费用支持的“亲历助学”支教课堂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募款。

  (4)在活动开始前加强安全教育,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要进行急救、自然灾害等知识培训。深化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外出时实行一名志愿者对应照顾一名小朋友。

  (5)请专业老师指导编写调查问卷,志愿者参与问卷的回收与数据的整理,同时进行抽查被调查者信息的真实性,保证问卷信息的有效性。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专稿

【责任编辑:史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