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梦想展示 > 正文

复旦大学圆梦墨脱团队项目:圆梦墨脱 梦想天使——对西藏林芝县百巴镇小学助学支教计划暨对支教地小学生对支教带来外来文化的调查研究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作者:   日期:2012-10-26    

  1. 项目名称

  复旦大学圆梦墨脱助学支教团:

  圆梦墨脱 梦想天使——

  对西藏林芝县百巴镇小学助学支教计划暨对支教地小学生对支教带来外来文化的调查研究

  2. 项目简述

  (1)项目背景信息

  支教“西部计划”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热切关注、支教对象获益的社会公益项目。支教计划已经吸引着越来越多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投身其中,他们从短期或长期的支教项目中收获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社会经验,也体验着与自己以往完全不同的民情文化。而对于支教地来说,尽管来此支教的志愿者们之前已经接受了基本培训和身体素质考核,但仍然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有些志愿者们在支教时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放在和当地学生一样的位置,往往抱有一种先进文化侵入落后文化的优势心态,用怜悯的态度来教授学生。还有些志愿者支教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前途铺路。虽然这种情况很少,但还是带来了一些潜在并可能长期有影响的问题。

  此外,大部分名目繁多的支教项目是短期的,更多是带有一种以志愿者体验为主的角度,授课多是音乐美术等文体类内容,语数外等基础核心课程仅仅是最基础最表面的,更谈不上传播一些支教地以外的文化知识了。因此项目组不得不怀疑,这些支教项目是否与支教地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和行为变动(如果这种变动真实存在)具有相关性。

  本项目选取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县百巴镇中心小学作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深入细致的个案访谈和集体访谈等方式来分析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与否,以及它带来的衍生或次生问题,并试图将个案问题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为这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等特殊问题做出一些可行建议。

  此外,该调研项目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藏区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验证其在第三文化平台上是否因不确定性心理而出现拒绝接受外来文化或被动接受外来文化的规避行为。

  (2)选择原因

  选择百巴镇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其地理位置、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和通信技术的特殊性。此外,它也是支教项目经常选择的对象,当地支教项目开展较多,形式也比较多样,包括志愿者支教、捐资兴建学校和结对资助等,因此其所属小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相应更大。

  1.地理位置:百巴镇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位于县境西部、尼洋河沿岸。百巴镇中心小学位于318国道旁,官方对外交流较少,自有文化保存完整,与内地地区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同时民间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局面复杂。

  2.少数民族: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这俩个民族人数不多(尤其是珞巴族,在中国控制范围内的珞巴族只有3000人,有其他60万人生活在麦克马洪以南的印占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且长期与藏族通婚,也受到藏文化影响。

  因此百巴镇内人际沟通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3.宗教信仰: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除了佛教外,当地门巴人和珞巴人还信奉巫教,并且不分鬼、神、佛一起敬奉。

  因此百巴镇的宗教信仰十分复杂,但彼此共存不冲突,更使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变得多元和深刻。

  4.文化教育:世居林芝县的门巴、珞巴人,过去全靠结绳或数木棍记事,在少数地区至今还沿袭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现在,百巴镇的孩子上学全部免费,这是国家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从1985年起,国家又在这些地区实行了“包吃、包住、包上学”政策,百巴镇的每个学生除了免费读书外,每月还可以领到15-25元的生活补贴。但它现在还不具备发展中学教育的条件。林芝县还创办了专门接收门巴、珞巴学生的民族中学。

  因此百巴镇小学生是可以实现人人上学的,他们拥有能接触到百巴镇以外文化的渠道。

  5.通信技术:百巴镇有条件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将大量外来文化传入当地,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3)项目内容简述

  复旦大学圆梦墨脱支教团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之久的日常结对帮扶和暑期特别支教活动,一步步扩大规模,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知名度,吸引了社会和其他大学相关公益团队的关注,也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联系。2012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日常和暑期的双并行活动,继续坚持我们为实现西藏孩子们梦想的初衷。

  项目分为日常计划和暑期计划:

  日常计划:

  建立平台——借助媒体网络和社会组织的帮助建立宣传和资助平台,通过吸纳社会力量为藏区基础教育添砖加瓦。例如为学校建立希望基金、希望图书室,为贫困孩子及家庭提供学习和生活用品等,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平台,并营建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创造的机制,培养他们未来服务和建设家乡的志向。

  持续帮扶——探访已经成功结对的孩子,持续跟踪了解他们的情况;考察图书室的使用状况和可行性;扩大媒体宣传,联络更多的公益组织,用更多元的方式组织更多样的资源送往需要帮扶的小学;在复旦大学成功组建社团后,继续在复旦大学团委的支持下使活动得到良好传承;推荐队员成为统战部西藏通讯员,介绍藏区文化生活。

  设计课程——除了按照帮扶地小学的实际情况设计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外,还特别增加了相当比例的特色课程,如团队素质拓展活动、爱的教育特色课程、美术手工音乐舞蹈体育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暑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特色课程方案,供之后的志愿者们参考,真正实现精神的传承,有效提高支教的效果。

  暑期计划:

  走进去——每年暑期组织一批复旦师生去西藏进行志愿服务,主动给的孩子带去外部世界的信息与知识,并且进行实地调研、深访等活动。

  请出来——每年资助一批西藏学生到上海参观学习、与复旦学子交流,亲身感受著名学府的学习氛围,激发读书的热情,同时将我们了解到的当地教育及其他方面资源的状况和需求带回东部地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能够提供帮助。

  走访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学校老师、领导,学生及家长,了解义务教育开展情况,孩子上学中家庭面临的困难和家长的意见;了解包括汉族、藏族以及僜人的生活和相容情况,以及当地的历史背景等。

  而今年即将开展的特别计划我们将调研重点放在了支教地小学生对支教行为带来外来文化的认知和行为上,因此项目的调查研究设置了认知和行为两个层次上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1:支教和百巴镇在校小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认知关系如何?

  RQ1.1:支教对百巴镇在校小学生关于外来文化的认知是否产生了影响?

  RQ1.2:如果产生了影响,那么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

  RQ1.3:百巴镇在校小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认识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研究问题2:支教和百巴镇在校小学生关于外来文化的行为关系如何?

  RQ2.1:百巴镇在校小学生在认识到外来文化后对这些文化持有什么态度?

  RQ2.2:当某些外来文化同他们当地或与生俱来学习到的文化有冲突时,他们怎样处理?

  RQ2.3:百巴镇在校小学生接受外来文化后向外传播互相交流的状况如何?

  项目组成员将通过个案访谈和集体访谈分析以上问题,以支教西部为切入点,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针对近年来社会集中关注的教育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决定,以期全社会可以关注到支教所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呼吁全社会对支教地的文化建设和教育建设。同时志愿支教行动也是向社会传递爱心和温暖的一条重要途径。

  3. 具体实施步骤

  宣传期(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我们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包括新浪博客、微博,人人网主页,腾讯支教战友团QQ群,复旦BBS等等,即时发布活动进程及招募信息,接收网络报名,同时面向复旦、上海乃至全国多所高校进行校园宣讲、现场招收队员和捐赠等。

  选拔期(2013年4月):我们将从所有报名中选取一百三十余符合基本条件的同学进入面试,计划招募三十名正式队员及十余名预备队员,遍及在本科到研究生、博士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民族地域,争取充分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培训期(2013年4月末至2013年7月):出发之前,我们将进行多次团队素拓、动员会、藏区知识培训、教学方法指导等活动,组织定期体能锻炼并且在出发前进行全面体检。与此同时,我们分工明确,从联络学校和藏区相关部门,到申请资助、募捐,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到设计调查问卷、访谈,都将由我们招募的队员自己独立完成,从而充分赋予他们发挥力量的权利。

  支教期(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所有合格队员在购买保险后,到达西藏支教小学陆续开展活动,预计至8月初结束。

  调研期(与支教期并行):本项目将在支教的同时开展家访、走访等访谈调研活动,借鉴乡村发展传播学中的经典方法PRA,这种只有大纲做指导的半结构访谈能够让受者和传者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真实想法,获得及时反馈,还可以利用手边工具灵活举例,因此特别适合在文化程度比较低以及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使用。

  本项目计划

  (1)集体访谈

  时间:2013年7月8日

  地点:百巴镇中心小学教室

  人物: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每年级男女各2名,共12人

  事件:通过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经历背景、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小学生的深度访谈获取百巴镇中心小学小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整体认知和行为概况。

  (2)关键知情人访谈

  时间:2013年7月10日

  地点:百巴镇中心小学小学生家里、百巴镇中心小学教室办公室和百巴镇教育局

  人物:受访小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抚养人)、学校老师、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当地关心教育和文化的有关人士

  事件:通过与关键知情人的一对一访谈获得特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获取到一些可以相互补充的意见。

  (3)个案访谈

  时间:2013年7月12日

  地点:百巴镇中心小学教室

  人物:从参与过集体访谈的小学生中抽取,共5-7名

  事件:通过与小学生的单独交流获取个体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并同集体访谈和关键知情人访谈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以得出结论。

  4. 项目预算

  (1)整体预算 40680元

  为了使调研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实际调研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研究方案更具可行性,也为了使最终的调研成果更准确,更贴近调研地现实情况,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调研提出的问题,项目组申请了项目组成员往返调研地的火车硬座票、住宿费、用于发给访谈对象礼品的礼品费、项目组成员之间以及对外联系的通讯费、调研资料和材料打印(复印费),和其他机动支出,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2)分项预算

路费

往返火车硬座406*2元/人+汽车50*2元/人 共15人13680元

食宿费

20元一人/天 共30天 9000元

礼品与帮扶结对费

调研对象礼品发放与帮扶文具等购置5000元

通讯费

项目组成员联系调研对象5000元

资料打印(复印)费

调研资料打印(复印费)1000元

材料获得费

所需教具、专业书籍的借阅、购买,相关文献的打印、复印等2000元

其他

人员调配等其他机动支出5000元

  5. 风险预测及应对预案

  (1)潜在风险

  1.访谈对象联系不畅;

  2.调查对象不配合;

  3.与访谈对象的语言不通;

  4.经费、器材等客观条件短缺。

  (2)应急预案

  1.访谈对象联系不畅时,联系已备选的访谈对象;

  2.调查对象不配合时,积极与调查对象沟通交流,如通过调查对象的家人、朋友等打消其顾虑,扫清交流中的障碍;

  3.与访谈对象的语言不通时,寻找既懂当地方言又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人员;

  4.经费、器材等客观条件短缺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借用所需器材。

  6. 预期成果展示

  (1)结项报告书;

  (2)DV短片;

  (3)录音资料;

  (4)图片资料;

  (5)支教访谈感悟。

  7. 项目准备情况

  (1)书本理论知识:项目组成员对包括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第三文化理论、文化冲突、跨文化传播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

  (2)研究方法知识:项目组成员参与过多次电话调查、访问调查项目,熟悉访谈流程,能根据环境和访谈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访谈方式。

  (3)调研地联系:项目组成员已与百巴镇中心小学建立支教意向联系。

  (4)其他材料准备:由于不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关于外来文化认知和行为也造成影响,项目组成员将国家农调队的年均人收入统计数据作为指标来确定受访小学生究竟属于低收入、中等收入和相对富裕收入中的哪种家庭。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专稿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