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梦想展示 > 正文

付朝勇:“探望留守儿童,弘扬西畴精神”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作者:   日期:2012-10-23    

  1、项目名称

  “探望留守儿童,弘扬西畴精神”项目

  2、项目简述

  (1)项目背景信息

  第一、近年来,随着西畴打工经济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土地外出打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该县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扩大,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该县县委、政府和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为认真参与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该县政协、县委政法委、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和一些乡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等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及建议。

  第二、在上世纪,曾经有一位外国地质专家对着西畴的裸露大山发出深深的感叹:“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然而,面对当时石漠化程度深重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忧人,却以大无畏的精神鏖战喀斯特,勇敢地与大自然抗争,誓将荒漠变绿洲,铸造了闻名全省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一举打破了这个神话般的断言,并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到弘扬、丰富和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西畴县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响起炸石造地的第一炮声起,西畴人民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抗争自然、搏击贫困的脚步,不断掀起改土、治水、修路、办电、学用科技,办教育等热潮,并凭着这种精神,不断谱写了战天斗地、加快发展的新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新世纪时期再次让西畴县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及青年人弘扬和传承西畴精神,把西畴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来,展现敢闯、敢干、敢拼西畴人的精神。

  (2)选择原因

  第一、针对西畴县留守儿童 (一)政策体制滞后是制度根源。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伴生的高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等制度,使低收入的农民工无法负担,只好选择子女留在家乡学习生活,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二)贫穷落后是经济根源。该县自然条件恶劣,人多耕地少,基础设施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外出务工,农民外出与子女留守的矛盾十分突出,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其经济状况一时很难改变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实。(三)关爱不够是直接原因。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留守家庭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隔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已经较大,身体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守旧,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方法方式简单,力不从心。 

  第二、在上世纪,曾经有一位外国地质专家对着西畴的裸露大山发出深深的感叹:“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然而,面对当时石漠化程度深重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忧人,却以大无畏的精神鏖战喀斯特,勇敢地与大自然抗争,誓将荒漠变绿洲,铸造了闻名全省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一举打破了这个神话般的断言,并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到弘扬、丰富和发展。作为21世纪的我们,渐渐对西畴精神的淡忘,作为志愿者的我,来到西畴县,才了解到“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即为“西畴精神”所以再次想在西畴县乃至文山州的各中小学掀起学习“西畴精神”的宣传活动。

  (3)项目内容简述

  “探望留守儿童,弘扬西畴精神”项目,第一、随着西畴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在西畴县农村儿童越来越凸显,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在一个有关爱、有扶持、有帮助和鼓励支持的环境中健健康康成长,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我,借助此次机会为西畴县的留守儿童带去一点点关爱,让留守儿童能很好地成长、长才。第二、让西畴青年再次学习“西畴精神”西畴县共有7个乡2个镇,以每个乡镇中心校作为宣传和学习活动的基地。让青年学生们再一次把“西畴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和实际生活,让更多省内青年乃至全国青年了解“西畴精神 ”传承和发扬“西畴精神”。

  3、具体实施步骤

活动内容

时间

参与活动人员

调查、了解和联系西畴县比较贫困的留守儿童

两个星期(登记好需要探望的留守儿童)

大学生志愿者

探望留守儿童,给予物质上的一定帮助及精神上的鼓励

每月一次

大学生志愿者

在西畴县9个乡镇中心校宣传和学习西畴精神,让同学们把“西畴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

一个星期

大学生志愿者

在各乡镇开展宣传“西畴精神”相关知识

两个星期

大学生志愿者

  4、项目预算

  (1)整体预算

活动名称

次数

资金安排

调查联系留守儿童

长期

0.5

    探望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物质的帮助,西畴县共9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较贫困10名留守儿童,每次给予50元左右物质必需品

每月一次

2.5

西畴县9个乡镇中心校宣传和学习“西畴精神”的活动

一个星期

1.3万

在西畴县的各个乡镇宣传“西畴精神”及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

各乡镇宣传一个星期,网络和媒体上宣传长期

0.7

合计

5万元

  (2)分项预算

预算需要支出明细

金额

活动宣传费(横幅、海报、宣传手册等)

0.5万元

探望留守儿童资费

2.25万元

在9个乡镇中心校宣传和学习“西畴精神”的活动

1万元

活动必需物资

0.25万元

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补贴(交通、通讯、餐费)西畴县2012年在岗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共9名

0.8万元

其他备用

0.2万元

合计

5万元

  5、风险预测及应对预案

  (1)潜在风险:在探望的西畴县留守儿童的路途中出现交通意外(偏僻的山村中)

  应对预案:在探望留守儿童的路途中,谨记人身的安全第一,各志愿者注意自己安全,佩带一些医疗的必需品(创口贴、医用酒精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一定的医生。

  (2)潜在风险:在各乡镇中心校宣传西畴精神的活动,会出现遇冷场或同学们不配合 

  应对预案:在宣传活动之前,首先联系好各个乡镇及各个乡镇中心校的团委书记,做好相应的学生思想工作,联系好有条件的学校出相应的必要节目。

  (3)潜在风险:在各个乡镇街道上宣传“西畴精神”,遇到下雨天气或者遇到社会上不明身份的人士捣乱

  应对预案:在宣传活动前准备相应数量的帐篷,在去乡镇宣传前期做好联系乡镇上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做好秩序协调工作。

  6.项目相关资料展示

西畴精神引领西畴青年向前进

  西畴青年干部群众提炼的西畴精神是:“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走进西畴,对这一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更深的理解。

  没有到过西畴,难以想象西畴的自然环境有多严酷;不走进西畴,难以真正理解什么是西畴精神。西畴精神在西畴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在西畴人民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诞生和发扬光大。

  西畴精神是一种乐于奉献、造福子孙的价值追求。在西畴,举目见到的一座座石山,犹如硕大无朋的窝窝头布满大地。在这里建设家园,需要的是加倍的付出,是拼搏和奉献。但西畴人认为,这是为子孙万代造福,是值得的。在西畴县一个修路现场,一位打石头的老人曾说过:“西畴的最大缺点就是石头多,但石头是可以移走的,移一点就会少一点,没有修不好路、建设不好家乡的道理。我们现在许多田地,就是前人砸石头砸出来的。我们建设好家园,子孙后代就好在了。”问为什么不搬家,回答是:“搬家当然好,但如果条件差的地方的人都搬家,我们国家人口那么多,搬哪儿去?再说好不好在,关键是看人,条件再好的地方,如果人不努力,那也是白搭。我们这里不是不能建设好,只要舍得汗水浇灌,照样会成为好地方。”可见,正是有不怕吃亏、造福后人的胸怀和追求,才有了西畴精神,创造了改造石漠化地区、建设美好家园的奇迹。

  西畴精神是一种艰苦卓绝、拼搏奋斗的高度自觉。向坚硬的岩石要公路要良田,在岩石上建家园,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西畴人不等不靠,硬是在石山中栽下一棵棵树,敲打出一条条路,建起一院院房屋,造出一片片田地,让石山变成美好家园。

  西畴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勇于抗争的进取品格。石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但西畴人却毫不畏惧,主动向石山挑战,建设家园。从西畴人民的身上体现出来的西畴精神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敢于应对挑战,而且要敢于主动挑战。敢于挑战,敢于抗争,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西畴精神是一种永不退缩、永不放弃的执著坚守。成功的秘诀在于坚韧不拔,在于坚持不懈。西畴人面对茫茫石山,选择的就是确定目标,永不放弃。一个石头今天打不烂,明天继续打;一段路今年修不通,明年继续修;一个石缝今年种的树不活,明年继续种。无论什么事,都要做成为止,做好为止。什么时候都不改变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不放弃对这片土地的全身心投入。他们当然也选择“走出石山”,有许多人已到外面就业或定居,但无论是打工在外的,还是安居他乡的,都不忘关心家乡,都尽力支持家乡建设。有这样的执著与坚守,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西畴精神是一种精诚团结、和谐合作的团队意识。在西畴的城镇乡村,到处感受到的是团结和谐的浓郁氛围。无论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各民族之间,都真诚相待,团结和谐,大家齐心协力干事创业。人心齐,石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成就一切。这是西畴精神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西畴精神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它是挑战严酷环境、艰苦卓绝创业进取的动人乐章,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的具体化。

西畴县对留守儿童的简介

  近年来,随着西畴打工经济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土地外出打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该县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扩大,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该县县委、政府和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为认真参与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该县政协、县委政法委、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和一些乡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等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基本特点

  一是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截止2007年底,西畴县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达13297人。二是留守早,时间长。全县有21.8%的留守儿童不到6岁就留守,有67.3%的留守儿童在7—12岁时留守。三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该县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省外务工的占28.6%,在省内务工的占71.4%。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经常保持联系的占33.6%,偶尔联系的占62.7%,从不联系的占3.7%。每年能与父母见面的占78.7%,1年以上才能见面的占21.3%。四是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调查中,有87.7%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因此,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五是监护难,影响大。该县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有单亲监护、隔代监护、儿童自该监护、其他监护等几种,其中又以隔代监护为主,占51.8%。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方式简单,隔代监护者年龄偏大,致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大多数只能从基本物质方面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保证吃饱穿暖,很少注重留守儿童精神方面的需求,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体制滞后是制度根源。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伴生的高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等制度,使低收入的农民工无法负担,只好选择子女留在家乡学习生活,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

  (二)贫穷落后是经济根源。该县自然条件恶劣,人多耕地少,基础设施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外出务工,农民外出与子女留守的矛盾十分突出,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其经济状况一时很难改变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实。

  (三)关爱不够是直接原因。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留守家庭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隔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已经较大,身体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守旧,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方法方式简单,力不从心。

  三、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要继续抓好“贫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尽快普及村级完小学前班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要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

  二是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政法部门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农村突出的违法犯罪活动,为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提供安全保障;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乡镇、村委会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认真搞好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民政、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将其列入救济对象,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防止贫困留守儿童外出流浪。

  四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网络。一是各中小学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通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或建议,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要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建立一套学校、班级、教师、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二是留守儿童家庭要切实负起责任。有关部门要帮助监护人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及监护人对其子女全方位的监护。三是社会要给予关爱支持。各村委会应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积极争取社会资助,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一些看病、上学、安全等方面的困难。

  五是着力改变广大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和农村孩子“看病难、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的问题,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二是大力发展有质量的劳务输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提升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质量;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要广泛激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让更多的农民工在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后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是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教育、司法等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关爱理念宣传,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强化社会关爱。建立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工、青、妇、关工委等组织要发挥社会各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除积极主动地倡仪社会力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外,动员单位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或“一帮二”的管教和帮扶对子,切实关心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卫生等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服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净化社会环境。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彻底整顿各种影响极坏的网吧、游戏厅;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留守学生进行拐骗、抢劫和人身伤害的违法犯罪分子更要严惩不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专稿

【责任编辑:何欣】